熱門:

2017年10月31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莫名其妙大不妙 捨繁從簡求變通

一、

自從張曉明高升、梁振英所創的「港獨」從幻影變為北京確認的「實體」,以至林鄭市長的施政綱領,把政治事務「上繳」北京而着力於大做「公帑布施的善事」後,這種種事實,使那在筆者腦海裏盤旋已久的憂懼,變得明確,那就是北京對香港的牽制和督察,只會愈來愈嚴厲,在這種大環境下,只是有觀點不同的所謂「反對派」——提倡或做出任何有違京意的個人和法人——其要付出的代價便愈來愈大;更要命的是,這些付出的代價,很難甚至根本無法帶來任何「惠澤香港」的正面效果。

從歷史視角看,當前中國國力蒸蒸日上,不僅遠勝清末與解放後運動連年的歲月,其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地位,更是脫胎換骨,幾可與美帝爭長論短而各擅勝場;習近平治下五年,北京領導對中國全方位崛興的顧盼自豪,國人的自由度雖然減少,但仍然引以為榮的,數不在少。世局如此,中國南隅的蕞爾香港,伴隨脫殖而來的「兩制」設計,出現了風來帆未張、帆起風不來的情況,國是與港運掛不上鈎!

過去香港賴以安定繁榮的核心價值,無疑是比較接近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回歸「一國」以後,竟然成了港人落實「兩制」的精神包袱,收窄了港人從容上路、隨緣度日的空間。不符京意或是有異於京派代理人識見的港人聲音,通通被打成「反建制」的「反對派」。「反對派」的所作所為,不管多麼符合港人的核心價值和權益,不僅很難獲得北京的包容(遑論接納),亦不可能得到西方政府真心誠意的聲援,那等於是沒有西方國家會因為北京在香港的「強行其是」而力加反對(經過這麼多年,靜觀世局的人都知道,西方政府偶然這樣做,最終目的不外是利用香港作為其與中國作商業交易的談判籌碼)……換句話說,在國際層面,香港「反對派」孤立無援;在香港的言文支持也日漸退潮,一來涉事者都有要付政治代價的隱憂,二來大派「免費」午餐將發揮蛇糭餅遊收買民心的作用;在要付代價及有實惠的無形及有形雙重「誘因」之下,假以時日,支持建制的聲浪必佔上風……在筆者這樣的「老餅」看來,反對派若不改變策略,白白犧牲(最低限度是寶貴的歲月和心力),不但「有辱無榮」(有鬥爭無收穫),注定徒勞無功,與其有付出而無所得着,不如採取主動,只要把爭取民主改為致力於民生,扭轉在市民心中力爭多年卻「一事無成」的觀感,在往後的各級選舉中,民主派也許可獲更多選民的支持!

林鄭月娥女士的首份《施政報告》,充分反映了香港小裏小氣的小氣候,與十九大習大大張揚大國威儀相比,香港連作為中央直轄市的資格亦不具備,任何不聽京樂或認為京樂不動聽的人,肯定在香港非民生事務再難有作為。被定性為「反對派」的泛民或其他意識屬性的政治團體,他們所走的路線,連「前路多艱」也太樂觀,說「死路一條」才算貼切!

有人會說,「建制派」不也是打「民生牌」?「泛民」怎能亦步亦趨?此言看似甚是,其實大謬不然,因為年來「建制派」是「黨忠」式的効命香港民生,聽「阿爺吹雞」與對香港的切實民生,終隔一層,這些年來,好心做壞事的情況,層出不窮,而籠絡、擺平,甚至近乎賄賂之類的所謂民生善事,實非切實着眼港人福祉的民生正事和政事,所以泛民着力民生事務,認真面對必然到來的一些政策變化,放棄一味反對的反對,作策略性的附和與包容,爭回不只是黨化港人的政治參與權和影響力,那是維持香港仍有不同「一制」的最後防線。事到如今,泛民實在應該審時變勢,總結成敗得失的經驗,承認在政治上已從擔當有力的反對派角色改為走監督施政改善民生這條路。

二、

在香港各級學校落實「國民教育」,已事在必行且如箭上弦,而簡體中文「附體」,隨時出現。對於簡體字,筆者不能說深惡痛絕,卻並不贊同強加於不識繁體的小學生身上,精通繁體字後學點簡體字,害處不大,在有自由的地方,自然會遭識字分子者摒棄。繁體字與我國文化不可分離,心智成熟的人莫不瞭然於胸,這是何以內地出版的《二十四史全譯》用繁體字印出的根本原因——這套大書獲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題書名,可知中共領導人亦明簡體有缺失。

按照「常理」,筆者應待「國民教育」課本以簡體字印行時,提出反對,並以《二十四史全譯》為例;可是,港人即使全然反對便能阻止其實行麼?當反對派應改變「鬥爭路線」的想法縈繞腦際,筆者連香港文化界最不願意見到的簡體字、宗教界最恐懼的愛國教會亦該「事不宜遲」搶主動權,好讓「反對派」在政治正確的路線上有個起步點,不致被排除在治港港人之外,遂有日前「倡簡體字事不宜遲」的提議。其實,筆者的說法並非未經深思熟慮,亦無違背一向的「思想建構」,因為筆者是談論非「黨忠」派香港人(包括所有泛民黨派和極大多數希望保留香港「獨特生態」的港人)該有的理性考慮和變通,忽略「受眾」的對象——如在私下對「反對派」提出(可是,筆者不曾亦將不會這樣做),便不會令文化界朋友那麼的莫名其土地堂!

眾目共睹,經「雨傘運動」一役,北京對香港事務,已擺出「霸王硬上弓」(喜歡不喜歡、明白不明白都要服從)的架勢,看京官咄咄逼人,霸道「釋法」,清楚展示其管治香港的手段,已從「佔中運動」前約二十年的「溫水煮蛙」,變為猛火炮製、加鹽加醋加辣的「一鑊快熟」!筆者看不出香港還有多少抗衡京意的空間,扛出打壓「外來勢力」的大纛,隨意地牢牢揑住香港要害,此地縱然仍有人欲以轟轟烈烈的行動爭取在普世價值觀下港人應得的公民權利,恐怕亦難奏效。也許,有人會說筆者年歲已高,看不到璀璨的前景,才會如此悲觀;對此筆者直認不諱。悲觀加上早在十多年前已在這裏剖白不做「道旁兒」的決心,才會惹來若干「識字分子」慷慨陳詞式的斥責!

香港人不應坐以待「斃」,在許多物事上,仍要主動出擊。換句話說,香港人不是被迫而需要主動地與內地看齊,用上簡體字是其一;作為宗教界人士要主動組織所謂「愛國教會」是其二……這種種做法,看似窩囊沒出息,卻是保全在公共事務上仍有活動空間和渠道的次佳做法。在筆者的簡單思考中,沒有對立抗衡(遑論上街抗爭),北京的取態才有可能留給港人一點自由呼應的空間,因為香港仍是中國通往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更是規劃中的「大灣區」的金融中心。雷厲風行落實簡體字,繁體字仍有保留為國學研究和學習的希望;由宗教人士主動催生愛國教會,看似「不戰而降」,看梵蒂崗若要與中國建交不得不接受港澳選市長式的內地主教委任,便知「不戰而降」遠勝「戰而不勝!」主動組成「愛國教會」,教會才有機會保留一點人事任免的話語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