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11日

呂大樂 新思維網絡

超越固有框框 發展護理服務

面對現實,長遠來說香港缺乏的勞動供應怎會只局限於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之上?

我之所以這樣說,並非要把問題誇大,故作驚人,引人注意,而是覺得事情的確比很多人的想像更為複雜,需要我們更全面地、認真地分析和討論這個題目,以找出面對問題的方法。

港人太習慣取近捨遠

跟很多城市一樣,香港在發展過程中不能避免地動用周邊地區的資源為己用,食物是其中一環,勞動力則是另一個重要部分。試想像一下,我們沒有進口食物(來源不限於內地)、過去數十年也沒有發生多次來港的移民潮,那麼,香港在經濟、社會的各方面發展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

這並非一個政治題目,爭論點也不在於這是否一種依賴關係,這是絕大多數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要面對的議題——如何吸取資源?如何拓展那些推動發展的動力?如何專門化?怎樣運用優勢?如何競爭?

對很多城市而言,她們通過引入資源(例如人才)的同時,也在空間上向外伸展。這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普遍性議題,放在香港的特有環境裏,則有點不一樣。殖民地時期,香港與周邊地區之間存在政治上的邊界,兩地資源(包括土地)並非通過市場機制流通。現時作為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底下的操作仍然保留行政管理的界限,儘管「經濟流」已基本上開放,但在「人流」和空間使用上,則仍然有着限制。

這些限制或許帶來不便(例如充分利用就近的資源),但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令香港社會思考如何運用周邊地區資源時,不一定只把目光放在地理空間那距離最短的地方上,而是可以抱着一種更為宏觀的、區域的視野,來考慮相關問題。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有兩個目;一、過去的三四十年,香港人太習慣取近捨遠,每想到周邊地區,便只聯想珠三角或內地的其他地方,而不是東南西北的左顧右盼;二、無論勞工短缺或人才規劃,都是宏觀的大問題,而不單純是一種量的短缺(與補充),或是一次過的臨時措施。在思考問題時,我們必須(地理空間和時間)看得遠一點。

回到老人服務護理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最須要研究和討論的是,並非即時從哪裏找來補充的勞動力或是輸入多少人手,而是更深層次的思考:究竟我們是怎樣看待照顧老人的服務和相關的護理行業?如果我們關心的問題只在於維持低成本服務(所以輸入的外勞也基本上只是廉價勞動力),或純粹是填補空缺,那麼要考慮的就只是從哪裏找來廉價勞工?要輸入多少外勞?

擺脫低檔次思維

這是繼續以低檔定位來發展護理服務的思維,基本上覺得這是社會服務或消費,沒有需要有一種發展型的想法,更不會想到如何提高服務質素、擴充服務的範圍和內容,以至從來不會想像日後有可能把高質素的服務輸出,成為有經濟效益的服務業。

雖然過去多年來有過不少批評,指老人服務應如何提升水平,改善護理人員待遇,以吸引人才加入行業工作,但有關的檢討總是半湯不水,不然很快便話題一轉,又回到應否輸入外勞的討論,鮮有真的踏前一步,想想中期方案如何(例如輸入外勞的同時,如何提升護理行業的專業性),長遠的策略又可以怎樣(例如專業和高質素的護理服務有何市場發展潛質)。沒有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討論,坊間和議事堂的議論,結果只會在一些權宜之計中打轉。

其實,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前已提過,今天香港人力市場的狀況,絕不是個別工種人手不足那麼簡單,要為未來需要作好準備和好好規劃,要在高端、低端、不同檔次的人才供應上有全盤考慮。

坦白說,這是一個大課題,要思考和討論的,必須超越什麼臨時或一次過措施的框框。在內容上,這應該是全面地對行業發展、人力發展等多方面的評估,再而決定整個發展方向。如果選擇繼續以低檔次方式來發展護理服務,那只會不斷輸入廉價勞工,而不是思考如何改革有關服務。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