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0月4日

王于漸 大講堂

「象形圖表」實非全球化之過

自柏林圍牆倒下以來,全球化趨勢一直毀譽參半。支持者予以讚賞,認為近四分一世紀以來,各地廣現前所未見的繁榮景象,讓6.5億人得以脫貧;然而,反對者認為全球化帶來惡果,令發達國家的中、下階層工人陷於收入增長放緩的困境。

特朗普口號的基礎

身為經濟政策圈中人,前世界銀行經濟師Branko Milanovic曾經提出名為「象形圖表」(Elephant Chart)的曲線圖,被認為極能印證反對者的主張【圖1】。

從【圖1】中曲線可見,1988至2008年期間,全球1%的首富階層收入激增,而之前發展較落後國家(以中國為主)的國民人均收入劇增,成為現今世界中產階層。

曲線亦顯示,在人數趨升的中產階層與1%首富階層之間,存在收入停滯不前的一群,亦即發達經濟體(如美國)的中、下階層。

雖然「象形圖表」準確標示全球首富階層與貧窮階層收入並升,但有關全球化令發達國家遭受不良影響而漸失世界領導地位的一般理解,只是被誤導了。

例如克魯明(Paul Krugman)就曾以這個圖表,提出全球化促進之前發展較落後國家經濟增長,但有損發達國家工人的利益,此論點被特朗普(Donald Trump)利用,作為標榜其「美國為先」的政治口號;如此立論,其實有所缺失。

【圖1】顯示全球人口中最窮困到最富有的百分位數組別,按Milanovic所用同一方法,檢視1988至2008年期間各百分位數組別的收入增長,象背部分代表中國後來居上之勢,數以億計人口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發達國家仍得多於失

圖右的象鼻尖代表全球超級富豪(多屬發達國家),其財富增長更遠勝從前;圖左的象尾則代表全球最貧窮的一群(以非洲人口居多),其境況僅見略為改善;象鼻底部尖端則顯示發達國家(包括美國)的中、下階層收入停滯的現象。

世界貧窮國家中,一大部分人口收入激增,是Richard Baldwin教授在其新作The Great Convergence中所述關乎人方面的發展。他的論點是資訊科技革命令製造業(甚至部分服務業)得以把生產工序移往境外,利用發展較落後國家工資低廉的優勢,從而造福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

工序外判令發達國家中不少企業獲取厚利,但同時亦會令此等國家中部分工人失去工作。但由於外判產地工資低廉,進口產品售價下降,消費者亦人人受惠。整體而言,發達國家仍是得多於失。

話說回來,發達國家中並非所有企業均會把生產工序外判,也不是所有外判都能奏效。不少把生產工序留在原地的企業,基於科技日益進步,亦會削減較低技術職位,可見在發達國家中,較低技術職位日減,絕不能一概歸咎於全球化。

發達國家製造業職位日漸減少,有兩大因素:一、科技進步導致對低技術工人的需求減少;二、生產工序外判至低工資國家;曾對此兩種因素進行對比研究的經濟學者,發現外判工序的影響往往較低。

對整體世界而言,全球化趨勢在極短時期之內,就已大大減低全球經濟不均程度。但根本沒有明證顯示全球化令各發達國家的不均現象惡化。不過,仍有不少論者把「象形圖表」解讀為全球化有助發展較落後國家增長,卻賠上了發達國家中、下階層的利益。

如此解讀的謬誤,在於未有察覺1988至2008年期間正值全球多事之秋:除了蘇聯解體、日本經濟陷於低迷之外,中國從國營經濟轉為由私營企業帶動增長,實為影響全球經濟的個別重要因素。時任美國總統列根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實施的減稅與放寬規管措施,為全球經濟增長開源,創新科技發展亦發揮同等效應。此外,自由貿易與投資流向為何竟會引致發達國大多數人口生活水平停滯不前,實在令人費解;始終這些均非零和遊戲。

多數人收入有40%增長

經濟學家Caroline Freund設計出一個簡便方法,把不同國家分步剔除,分析曲線變化,從而了解「象形圖表」的形成其實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圖2】顯示1988至2008年間,以下兩組國家的收入增長:(1)日本、前蘇聯、東歐國家;(2)日本、前蘇聯、東歐國家以外的成熟經濟體。

期內第一組國家中大部分人口的收入下跌或停滯不前。日本主要因人口變化而收入下跌,前蘇聯及東歐國家則是由於蘇聯解體,隨而經歷政經亂局。

若從成熟經濟體組別中,剔除日本、前蘇聯及東歐國家,則大約第80個百分位數組別跌至零的現象隨即消失。由此可見,此一現象的成因並非高收入國家的中、下階層人口,而是日本以及表現不濟的前蘇聯及東歐國家。

要是把中國亦從「象形圖表」中剔除,則如【圖3】中可見象形亦隨之消失,足見單單中國就足收構成新興市場人口收入增長的突出表現。

再者,除了頂層及底層以外,全球大部分人口的收入其實約有40%的增長。一言以蔽之,在發展較落後國家人口收入飆升的同時,並無任何實據足以證明,各發達國家中產及較低階層收入增長停滯不前。假使發達國家中、下階層收入增長並未有停滯不前, 則把此莫須有罪名加諸全球化身上,實在毫無道理可言。「象形圖表」的實質意義,在於世界各地中產及較低階層興起,尤以中國為最,而隨着柏林圍牆倒下以後,基於全球化趨勢,全球收入不均現象已見減輕。

重新建構「象形圖表」產生另一謎團。要是發達國家的中產及較低階層收入增長並未停滯,為何英倫「脫歐」、特朗普當權、仇外等現象紛紛出現?只要仔細研究此等國家收入不均與人均GDP增長率的數據,即可更進一步印證箇中並無相關之處,有關變化主要由其他因素引起。

王于漸_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

重溫王于漸教授文章中英文版,可登入信報網站:www.hkej.com或以下網址:www.wangyujian.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