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5日

社評 社評

林鄭月娥外訪的微言大義

新上台的政府領袖都會小心選擇首個外訪的國家或地區,既為了顯示新政府未來對外關係的重點,也藉此向民眾表明施政策略及方向。英國首相文翠珊去年上任後打破慣例,首先訪問德法兩國而不是美國,向世人與國民展示脫歐談判是重中之重。法國新總統馬克龍則率先到訪鄰邦德國,以示德法這歐盟核心合作無間。

香港是中國主權下的特別行政區,外交事務由中央政府負責,但《基本法》容許香港可處理對外經貿關係。最近幾天,特首林鄭月娥展開就任後的首次經貿外訪,目的地選了新加坡及泰國兩個東盟重要成員國(創會會員),顯見她有意大力加強與東盟這個地區貿易集團的聯繫。而泰國政府發言人在總理巴育與林鄭月娥會面後隨即發表聲明,希望特區政府能在泰國設立經濟貿易辦事處,林鄭回應會認真考慮。

特區政府目前已在新加坡及印尼設有兩個經貿辦事處,是否再在泰國或其他東盟成員國增設聯絡辦,當須仔細研究包括人手、資源、效益等問題。但不管從政治或經濟角度來看,香港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跟東盟這個重要「近鄰」的經貿聯繫,增加對這個超過六億人口重要市場的了解。

過去二十年,東盟是中國以外全球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區域之一,去年十國平均經濟增長接近百分之五,經濟總規模達到三萬億美元。香港經濟發展除了北望中國,更要走向世界,而東盟是理所當然值得「耕耘」的重點。另一方面,中、日、韓這亞太區三大強國在政治、經濟上都在大力拉攏該組織內的不同成員國,東盟十加三會議也已形成既定對話機制,反映區內主要力量對其日益重視。日本、美國、中國資金更是爭相進入區內國家,打造新生產基地及開發新巿場,越南、緬甸近年就成了各方資金的寵兒。香港向來長於提供金融、專業等中介商業服務,並從中發掘新商機,當前東、西方大國既然都着力擴大在東盟的投資板塊,拓展商業活動,香港沒理由眼巴巴錯過分一杯羮的機會。

香港跟東盟過去一直有各種聯繫,港商在各成員國也有不少投資,但畢竟東盟十國在文化、語言、經濟結構上差異甚大,政策也五花八門,政經人脈關係更是錯綜複雜,港資企業要把握殊不容易,隨時事倍功半或坐失良機。特區政府若能在東盟更多國家設立辦事處及派駐人員,強化與東盟各方面的關係,對各國的政策以至經濟動向將可靈敏掌握,既更有能力協助港商在當地投資,也更有效推銷香港的專業及金融服務,一舉兩得。

加強東盟與香港聯繫只是林鄭月娥今次外訪的宏觀主題,另一個訊息是展示新政府積極有為,她在新加坡除了跟政府高層會面,參觀市政及房屋建設外,還特地到新加坡的公共服務學院交流,並表明香港將參考相關經驗,在短期內建立類似的學院。要知道,新加坡政府包括公務員體系向來標榜積極進取,以繁榮經濟和改善社會為己任,在國家自強中起主導作用。林鄭月娥特意到新加坡取經,顯然有意把奮進精神移植到特區政府。

新加坡的發展模式向來由上而下,政府強勢帶領推進,香港則由「看不見的手」牽動經濟向前,兩者自六十年代起都取得良好的成績。但近二十年來,新加坡經濟增速一直比香港快,人均GDP去年達到五萬二千美元,比香港的三萬六千多美元超出近四成。而在多項國際競爭力指標中,新加坡都有力壓香港的情況。林鄭月娥競選特首時已強調,特區政府有需要積極有為加快經濟發展,參考經濟體質相近的新加坡是個辦法。當然,香港不可能照抄新加坡那一套,也不宜像新加坡那樣事事由政府負責;但參考對方的做法取長補短,對香港應有啟發作用,或可調整一下「積極不干預」的心態,減少畏首畏尾,令官員提升市場促進者的角色。

這些年香港停滯不前、錯失太多,是基於許多複雜的遠因近因,不能指望特首一次訪問即立竿見影增強香港跟東盟的關係及改變公務員的思維,重要的是,認清香港不能再坐吃老本呆等商機主動送上門,只要肯開步邁前,拉近與老對手新加坡的距離不會很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