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1日

王岸然

林鄭無資格享有蜜月期

應該說,泛民政客也無權與林鄭共享一段休戰的蜜月期。適逢本屆立法會第一個年度也將結束,泛民新一批議員表現如何,能否得到港人支持,也應該心中有數。政客與官僚,20至30年來也無大改變;香港回歸20年也好,淪陷專政者之手也好,已經整整20個寒暑,以18歲入大學計,今天的大學生有一半已經不具備海外公民的BNO身份,幻想自己是英國人固然不再可能,連必要時可拿個英國護照逃亡的想法也不再,新世代的年輕人除了起而爭取命運自主之外,別無他想。人心回歸的大問題,又豈是收買政客,或是派艘A貨二手航母來港搞親民便可以解決!

林鄭命運寫在牆上

這是說,泛民再以行之30年的方法騙取港人支持,很快便會失效。今天的民主黨、公民黨,10年後會淪為民協、街工之類的小黨;20年後便會變為昔日的革新會、公民協會、香港觀察社,年輕人要特別研究才知道那是什麼組織。

別笑,與我同輩的人仍然記得黃夢花、陳子鈞、貝納祺、張友興吧?今天的民主之父、民主女神不再創新,20年後的年輕人對你們的印象只是一群有負於時代的「廢老」而已,一群被取笑咒罵的人而已,別發夢自以為對時代有功,你們什麼也不是!

世界十分公平,具批判性、懂得反殖的知識分子只屬少數,港人從老到幼還在懷念英治時期者大有人在。九七後的4任特首,其中董建華與梁振英劣評如潮,天怒人怨,梁振英還刺激起兩場民間「革命」,激發起港獨思潮。

港人的中國認同屬20年來最差,林鄭可以帶來新政嗎?別開玩笑,身為港英餘孽,她的命運已經寫在牆上,能不步曾蔭權的後塵,身敗名裂,已是萬幸!

林鄭的新政,只是想走回英治的舊路,了無新意;她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只是接受泛民主流的死亡之吻。中共會支持她這樣做嗎?筆者萬分懷疑,觀乎她的新班子全無驚喜,她對新世代講幾句溫和一點話,中共也馬上不滿。她夾在中共、泛民與新世代的數大勢力之間,注定是多面不討好,寸步難移。

英治時期並無今天的社福水平,但社會仍是天天發展,人人有機會、有希望。今天的社會在富裕的表象之下,充滿貧富的不公平、政治的不公平,這些實況,英治時期已經當官的林鄭不知道嗎?明白嗎?肯定不明白。

今天她擺出想搞好社福的姿態,只是收買一下人心,只是派糖而非在根本上改變社會不公平的結構。九七前後的多屆政府均用同一手法,治標有餘,治本無效。治本要靠為政者有心和有認識,就這一點而言,梁振英反而比林鄭有研究,他當選前在《明報》長期發表的論政文章,總數近10萬字,皆頭頭是道。可是他當政5年,地價只升不跌,連住屋也解決不到之時,其他社福政策也乏善可陳。林鄭可以改進嗎?

讓教師行業多一批有高薪保障的人,便可改善教育嗎?林鄭的高見,與其他社福的高見一樣,是治標,是討好持份者於一時的小動作,到她要推動愛國教育之時,她的小恩惠所帶來的效果便會消失於一夜之間。

抗23條立法舊把戲

同樣道理,她拉攏一批對民主已經了無爭逐之意的舊泛民,便以為可以穩住政局。她可以停止對三子為首的9人的刑事訴訟嗎?她可以承諾任由游蕙禎與梁頌恆參加補選而不再次粗暴地DQ新世代獨派的參選資格嗎?如果北京准許她寬大還好,要她強硬時她能不聽命?這個問題完全由北京決定,完全與她無關。

與其他人看法完全相反,筆者以為北京早已同意林鄭不用在任內為23條立法,中共找些官方學者經常吹噓要為23條立法,是玩了15年行之有效的舊把戲。林鄭「成功」抗拒中央指令,泛民「成功」爭取抗拒23條立法,就是朝野的最大功績,新世代的年輕人會上當下去嗎?

中共從來穩固而有效地控制立法會的六成議席,而23條立法只是普通法案,只須簡單大多數通過便可以。

泛民自誇因為保有三分一議席,所以很有成就地抗拒23條的立法,那是一個騙完又騙而中共又默許的謊言,還會在補選時重複這一謊言,而讓議席保留在泛民主流手中;林鄭政府也高度配合,抗拒23條立法,就是朝野可憐政客唯一可以自誇的政績。

新世代於兩次「革命」之後早已醒覺,今天不論以激進獨立或是承認「一國」但要求命運自主,新一代已經否定舊泛民的「民主回歸」路線,是可以肯定的了。

舊泛民中較年輕一代藉餘蔭上位,只是交接角色,舊酒新瓶只有一屆的壽命。筆者直接指的是,胡志偉、林卓廷、劉小麗和鄭松泰這類新政客,不論以激進或是溫和為包裝,你們對民主、對社會無貢獻、無新意是鐵的事實。你們不比黃毓民、李卓人或是馮檢基混得更高明,前人適時受淘汰,你們的政治生命只會更短。

林鄭月娥又豈能例外?林鄭以為討好民主惡勢力便可坐穩江山進而連任嗎?前朝的施政有哪一件事林鄭是沒有份的?衰事都推給前朝便可沒事嗎?大家很快便會遺忘梁振英這個人,但苛政猶在,林鄭脫不了任何關係,更大問題是中央從來不信任林鄭,你的蜜月期不會有3個月,也許有3星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