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8日

洪彬芬 建築思話

River to River︰體驗城市空間的藝術節

不知從何時開始,小妹的旅行總與節日掛鈎。泰國要4月去,因為有潑水節;西班牙要7月8月去,因為有奔牛節蕃茄節;日本東北也要8月去,因為有睡魔祭、竿燈祭。你以為這種旅遊只能在有傳統節慶的國度才可進行?非也非也,即使在大都會如紐約,一樣有節日。2012年,小妹選擇5、6月到美國穿州過省,紐約的River to River Festival便是行程之一。

紐約人未必知道

River to River,第一次聽時,心想這是什麼怪名字,又是什麼節日?細查一下,才知道是個藝術節,有演奏會、演唱會、雕塑、畫展、舞蹈、話劇、電影等等,種類之多,不能盡錄,而且費用全免。可能有熟悉紐約的人會說:「要看免費藝術品,在紐約容易至極,世界著名的The MET,不就是不用入場費嗎?有啥稀奇?又何須寫文推介?」

為何推介?也得由那個怪名字說起。小妹後知後覺,人到紐約拿到節目介紹小册子,才醒覺River to River的意思:原來節目場地多是紐約下城區的沿岸地區,觀眾要圍着下城區河的兩岸尋找藝術的蹤跡,想是「To find arts from rivers to rivers in Lower Manhattan」的意思。

小妹遊學紐約的兩星期間,差不多天天穿插紐約沿岸享受免費藝術,東岸有South Street Seaport Museum (博物館)的時裝展、Pier 16和17(碼頭)的大型舞蹈表演、Pier 15(又是碼頭)的玩具琴演奏、One NY Plaza(商廈大堂)的畫展;南岸有Battery Park(公園)的裝置藝術;西岸有World Financial Centre Winter Garden(商廈內廣場)的管弦樂和敲擊樂演奏、Rockefeller Park(又是公園)演奏會;就連離島都有去——不是旅遊熱點自由神像,而是以前曾是軍事據點的Governors Island,島上Building 110的多媒體藝術。這些地方,旅遊書都未必有介紹,若不是因為要參加這個藝術節,我想我此生都不會知道有這些地方。

小妹以為只是自己大鄉里出城,所以人生路不熟,孤陋寡聞沒聽過這些地方,後來才發現紐約人自己也未必知道。一位住在紐約下城區已經10年的朋友,見我去Rockefeller Park聽Philip Glass(被譽為美國當代最有影響力作曲家之一)的鋼琴演奏聽得這麼起勁,也不禁陪我再去一次,邊聽Eddie Palmieri(曾獲無數艾美獎的音樂人)的拉丁爵士樂邊野餐。聽罷朋友興奮地說她從未去過這個地方,還多謝我幫她發掘新大陸呢。

又記得在Pier 17觀賞一個過百人參與的大型舞蹈表演時,跟身旁的當地人聊起,他說道:「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若不是朋友在此表演跳舞邀請我來觀看,我也不知道紐約有這麼一個地方。負責編舞排舞的才是專業,但我朋友為了這次表演也很認真的練了很久。」小妹大為好奇,忍不住翻看更多資料,才發現原來River to River是當地多個團體(包括政府、藝術或慈善團體、地區組織和商業機構),為了活化「九一一」後下城區各鄰里而合辦的。

身為建築師,小妹旅行時多是職業病纏身,對建築觀賞最感興趣。雖然建築是藝術的一種,但我一直不贊同以博物館展覽形式介紹建築,要知道建築是屬於城市的,要看懂建築必須先了解它的周邊環境、城市肌理和街道文化。而且欣賞建築也不限於實體建築載着的正空間,公園、廣場、街道等負空間也是城市和建築設計。哪還有什麼方法比逛街更能體會一個城市及其建築的獨有魅力?

交叉感染的威力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建築師職業病上身,捐窿捐罅只為欣賞街道,所以主辦單位以免費藝術做魚餌,活化公共空間和社區經濟文化,向市民介紹平日較少人留意到的城市滄海遺珠;又以殿堂級藝術家做藥引,向市民推廣其他新進藝術家、實驗藝術和社區藝術,手法實在太高明,小妺佩服得很,忍不住在此推介。

小妺在香港也曾作為觀眾在無數藝術節、建築展、電影節留下腳毛,也試過作為搞手之一帶學生、公眾穿過橫街窄巷行建築導賞,但總覺得有點孤芳自賞,以一個有70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參加的人不算多,感染力有限。去美國走一趟,令人領悟到crossover交叉感染的威力。首先是不同藝術範疇的crossover︰先不說為何我們的香港藝術節只有表演藝術而沒有視覺或裝置等其他藝術種類,建築和城市空間的欣賞呢?電影藝術呢?有沒有令各方藝術工作者衝破自己的框框,共同創造新的可能性?

再來就是藝術和普及文化的crossover︰除了欣賞,公眾能否也多參與,令藝術推廣更互動、更具實驗性?博物館以外,藝術又能否有社區存在?

還有的就是不同主辦單位的crossover︰除了博物館音樂廳文化中心,藝術節目可否在其他城市空間如公園、廣場、天橋底,甚至非牟利藝術/地區團體或商業機構轄下學校、商場、商廈大堂等舉行?藝術節也不一定由官方或非官方單一各自舉辦,各方好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橋出橋、有人出人、有地出地,大家集思廣益,來個Private-Public-Partnership大滙演又如何?

相信大家經過SARS一疫都感受到病毒交叉感染的威力。SARS再來當然沒人想見到,但這種另類的交叉感染,小妺就很希望它可以傳播到香港。

洪彬芬_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