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6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不是本來無一物 何妨到處惹塵埃

一、

五月中旬與近十友人赴意大利「遊花園」,可惜筆者不善琢句鍊字,無法以自創的筆墨記遊;此際執筆,想要描寫的,不外是先賢所說的「林壑幽深、園林池沼……美不勝收」;有的「清池伏其前,古木環其屋……,升高而望,遠山回合,風含松間」;而噴泉則有「一竅有靈通地脈,平空無雨滴天漿」之妙。當然,還有「峭壁倚天,古藤盤結」以至繁花簇錦,「撲人眉宇……。」筆者「寫景」真不長進,二○○九年十一月寫「西巴爾幹遊食」系列,便有〈風物秀麗文思枯竭〉之題,以克羅地亞的華島(Hvar)及斯洛文尼亞的貝忒湖(Lake Bled),景色絕佳卻無詞以寫,所用的形容詞皆抄自古人的「遊記」。當時筆者這樣為自己識字無多、文筆拙劣「解圍」︰「天下勝景一樣秀美,上文所用的形容詞,大都是拾先人牙慧……。」(見《齟齬不絕》)。如今欲為遊伴人人讚口不絕的意大利花園寫幾筆,竟亦繞室徬徨,未得一句……!

大體而言,離中世紀「黑暗時代」二、三百年的十五世紀,歐洲「大治」,過往那些私人府邸為卻敵人來襲、防賊人來搶,修建得如堡壘,已無實用價值,「文藝復興」期改變建築風格,新修大宅「唯善唯美」,而樹木連雲噴泉激蕩成為花園不可或缺的「軟件」;那些城堡式舊府邸,亦全部「園林化」。「文藝復興」和「啟蒙時期」,意大利建築人才輩出,據說還受中東回教如天堂般美麗的皇家花園的影響,加上當時百分之零點一的權貴階級如神職人員和大地主,有的是用不完的錢,因此他們大都在權傾一世或於「告老還鄉」時,建構「鄉居別墅」(Villeggiatura),欲過天上人間的生活,遂不惜工本,打造天下無雙的花園別墅以優游自樂、炫耀同儕……。這些權貴豪富和他們興建的「花園別墅」,數百年下來,不少都在政治傾軋或戰火連天中化為灰燼,碩果僅存的,不是為政府「收購」成為文化遺產,便是向買門券入場的遊人開放以實維修經費以至養活不事生產的富N代。這種情況,應了經濟學家所說的「非預期的結果」——花費大量心血錢財修成巨宅的業主,有誰會想到這種變化!?

二、

本報前總編輯邱翔鐘去年底出版的《權貴英國》(上海人民出版社),在〈貴族的終極奢侈和炫耀︰莊園豪宅〉一章,問貴族階級有財有勢之外,還追求什麼呢?答案是作炫耀性甚至招嫉性消費(invidious consumption)。翔鐘兄這樣寫道︰「在那些年頭,他們炫耀的不是當代國際富豪的巨型私人遊艇和私人噴氣飛機,在這方面,最能向儕輩顯示財富、權勢和品位的,是興建或擴建豪華鄉間府邸。鄉間府邸不只是貴族地主們興建在鄉間的巨大豪華宅院和莊園,也不只是貴族用以炫耀財富的府邸,更準確來說,它們是『權勢之宅』,是統治階級的豪宅。」此次在意大利遊了四五座莊園,當中三四個的興建目的,大率如此。翔鐘兄這本大作史料翔盡,內容精采,對英國皇朝盛衰、王族貴冑興替有興趣者,不容錯過。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意大利「遊花園」後赴英,小女安排我們遊兩三個離居所約一兩個小時車程的英國花園……。當中的克里夫登(Cliveden House)為白金漢公爵於十七世紀(一六六六年)所建(克里夫登為原地主姓氏),顯然是「炫耀性消費」兼藏嬌巨宅;但邱吉爾故居「丘陵水莊」(Chartwell,肯特郡土話,有凹凸不平土地上的井泉之意,此大宅建於海拔六七百呎山丘上,因有斯譯)便完全不是這回事。一如《別再喝香檳》(D. Lough, No More Champagne: Churchill and His Money)一書所記,邱吉爾終生入不敷出,不知量入為出為何物,大花「未來沒有的錢」(Spent money he did not have)。二十年代初「邱少」財政左支右絀,銀行家勸他停飲香檳,以其財力無法負擔,但他充耳不聞,還於一九二二年瞞着常為家用捉襟見肘傷神的太太,以五千英鎊購下佔地八十英畝的「丘陵水莊」(記二戰前夕邱吉爾如何籌謀戰爭的電影The Gathering Storm《山雨欲來》,據導遊說,百分之六十於此取景),然後請名家大事修葺翻新擴建,目的便非為了炫耀(他的同輩有誰不知道他是窮光蛋!?),而是因為鍾情於山水要住得舒適。《別再喝香檳》寫盡「邱翁」財政拮据之窘狀,穿插不少趣聞逸事、幽默可讀,稍後或作一文。

三、

我們「遊」過的四五個意大利莊園,筆者認同遊伴「一致通過」的「共識」,認為離羅馬約個多小時車程的靈筏花園(Garden of Ninfa)無與倫比,以其種遍意大利各地的奇花異卉,還有一條水色如碧、澄清見底、游魚依石罅往來甚適的溪流,令人神遊物外、駐足不忍離去;可惜筆者並無尋章摘句之力,拙於形容之詞,無法寫下眼前景色和內心感受,想來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軟泥生的青苔,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用之形容此冰泉噴水而成的冷溪,相當適切;當然,此清溪引人入勝處還有兩岸植滿紛紅花叢,翠木交蔭,日光篩落,映在穿插着菖蒲的溪流之中,教人讚嘆不已。

靈筏花園並非古人為炫耀而建成,它本為羅馬時期(公元前二三十年至公元四世紀)生氣勃勃的村落,公元十二世紀前後,瘟疫(瘧疾)橫掃意大利,死人無數,靈筏幾成無人荒村(大多數村人病死,未死者四散逃亡),如是者荒廢了數百年,至二十世紀初葉,原地主Caetani家族的後人,才出錢出力,耗數十年工夫,把之營造為植物花園,成為遊花園大家口中的「如夢如幻」的世界花園(The most Romantic Garden in the World)。其所以如此誘人,除了古木參天花卉處處清流汨汨之外,令人流連忘返的還有數處點綴着古羅馬建築如教堂、民居等的遺址,在巧匠的布置下,這些荒村瓦礫都成為令人呆呆發思古幽情的「景點」……。

四、

筆者特別感興趣的是,在靈筏花園翠綠環境中的頹垣敗瓦前,於遊伴紛紛用手機取景或沉醉於思索詩句之時,筆者卻想起德國建築大師阿爾拔.史庇亞(A. Speer, 1905-1981)的「廢墟價值理論」(A Theory of Ruin Value),對陶醉於美景之中的人來說,未免太掃興!史庇亞為三十年代德國建築大師,他看中希特勒有把柏林建成「環球首府」(Global Capital City〔Welthauptstadt Germania——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的妄想,建議納粹德國應不惜工本,建成一些即使千百年後成為廢墟亦有「留芳」價值的建築,便如「盤古」時期建成早成廢墟的古希臘古羅馬及古埃及建築,如今均成為歷史勝跡,令人感嘆古人的偉大。此說擊中希特勒的虛榮死穴,史庇亞因此獲希特勒賞識,從國防經費中撥出「專款」為一九三八年的柏林奧運大興土木;可惜這些旨在為希特勒留名的建築,於盟軍攻入柏林時都被炸為韲粉、夷為平地,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難免令人興起景物人面全非因此有浮生飄轉無定的感喟。「廢墟」和荒村遺物的價值在靈筏花園中展露無遺,如果沒有這些千百年前留下的殘垣敗瓦,靈筏花園肯定失色不少。

「廢墟價值理論」看似無稽,但這種「學說」,相信歷代以至學當代的權貴巨賈,都於有意無意間跌入其「陷阱」……。若干年後,如果「歷史進程」令「一帶一路」的拓展事與願違,在輝煌之後遭天災或戰火摧殘,留在沿途數十國的「蛇口模式」建築(假若世界不爆發互擲核彈的大戰),即使已破敗不堪沒有實用價值,亦會令人緬懷中國尤其是習近平主席的魄力和雄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