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27日

老朱

評來屆政府人事布局和房屋土地政策

新一屆政府公布三司十三局的名單中,除了事先張揚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外,其餘成員多是去屆政府的舊官員;其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可謂「升官快過升降機」,由機電工程署署長三級跳榮升局長,媒體及社會普遍認為他未必具有足夠的資歷和經驗,駕馭運房局這個重要部門。

自回歸以來,房屋問題一直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由黃星華到孫明揚,再由鄭汝樺到張炳良,無不是資深政務官或政壇老手,現在局長之位交由一個技術官僚接手,出現爭議是正常不過的事;另一個與房屋土地政策有密切關係的發展局局長人選,則由資深政務官黃偉綸官升一級坐正。

如果以來屆政府官員人選的資歷推測有關政策走向,筆者理解來屆政府政策可分幾個層面分析:

一、三司人選不變是因林鄭月娥選前表示,「希望按照前任特首梁振英的施政理念」,尤其關於財金政策和政改法制等兩方面,將會延續梁振英政府方向。

二、創科局、環境局和民政局3名原局長留任,也是林鄭完成之前的競選承諾,「繼承梁振英政府的部分政策」,而這部分政策所指的,當然是創科局的河套科技園、環境局的垃圾徵費、民政局如何透過撥款政策,培養親政府民間力量。以上兩個層面,都只是名義上聽命於林鄭,實際上卻早已是自行運作。

另外3個層面,則是林鄭月娥未來5年任期希望大展拳腳,以及中央要求她必須完成的政經任務。

三、由羅致光出任勞工及福利局,明顯是延續林鄭主持扶貧委員會時的政策方針,當時羅致光擔任關愛基金小組主席,其實已經是一個社會福利署的補充版;在人口老化問題上,他倆更是合作戲耍周永新,否決全民退休保障。羅致光成為勞福局局長,更顯示林鄭重社福而弱勞工的政策傾向,未來勞工政策的改革將只是小修小補,而社福政策尤其是老人福利上,將會可能面對大刀闊斧的改革,例如公共年金和資產增值稅這套連環拳。

四、另外一批由副局長轉任局長的任命,可以視為中央對林鄭的考試題目──其中重中之重的國民教育,根本是違背香港主流民意的不可能任務;由警察部門主管的保安局,更是創香港之先河,有機會把社會矛盾推向更極端的形勢,這個層面的任務,配上這樣的副局轉正的任命,以考試角度絕不是搶分策略,更似是止蝕手法。

五、林鄭的另一個考試題目:房屋、土地和基建,都落在以政務官為首的升官隊伍。先不論一向由公務員轉任的公務員事務局,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重點其實在運房局和發展局上,這兩個政策局的局長都由公務員擔任:陳帆由機電工程署署長升為運房局局長,黃偉綸則由發展局常秘坐正為局長。陳帆三級跳任命,會否是林鄭慧眼識英雄反而是其次,因為官場中資歷比能力更重要,陳帆的原來官位,早已注定他難以服眾,也暗示林鄭將會御駕親征,赤膊上陣,反而陳帆更可能只是作為她的執行者;陳帆的根基薄弱,令他更適合擔任林鄭的傳話人和執行者的角色,這也可能是選中他擔任局長的原因。發展局那一邊,由於黃偉綸原來擔任城規會主席,擔任發展局已有兩年,故此具有獨力應付局面的資歷和經驗,從這個布局看,可知林鄭放棄以丁權作為突破口搶分,同時也是兌現對鄉議局的選舉承諾吧!

應對考題 各有安排

如果用考試來比喻未來5年林鄭政府的施政方向,以她事必考第一(否則不會因考第四而哭)的性格,運輸及房屋局反而更可能是她的搶分題(另外一道搶分題則是勞福局)──一方面這是必答題,同時她也不用擔心成果被分享,因為陳帆的資歷太淺;如果形勢不妙,陳帆則可以作為盾牌擋第一輪箭,為林鄭爭取一個喘息空間。

從林鄭的參選政綱上,協助港人首置上樓、增加綠置居、放寬居屋租務條件,是她的重點主打政策,也被她設定為搶分題。另一方面,大型基建的推進,林鄭當然要擺出一個「好打得」的架勢,但是她應該心知肚明,以發展之名行掠奪港人財富的基建工程,就如推土機一樣,緩慢得來又曠日持久,動輒消耗三五七年,也未必能於她任期內完成,也不是單一屆政府的獨自承擔的「責任」。她的基本任務,反而是發揮爭強好勝、喜歡赤膊上陣、好辯成性的特點,與民間社會進行一場「基建是否大白象」的論述之戰,就如當年她做社會福利署署長,抹黑綜援制度養懶人,以及祭出所謂「自力更生」的論述,引導社會的討論方向。

其實自回歸以來,房屋問題一直都是各任特首的重點政策,除了曾蔭權那7年「hea做」之外,由董建華至梁振英再到今天的林鄭月娥,增加樓宇供應都是重中之重;同時,發展新界土地也是長期策略,一方面配合中港融合和同城規劃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推動意圖滿足人口增長對房屋供應的需求。

然而,為何房屋政策一直以來處處碰壁呢?說到底,是由於香港小圈子選舉制度,造就了利益集團地產霸權的橫行無道!明明可以透過立法租金管制以遏抑瘋狂增加的租金,卻只能以放寬居屋租務條件作為小修小補;可以發展棕地嚴格執法打擊侵佔官地行為,卻以填海發展大嶼山人工島再造一個人工孤島;可以發展高爾夫球場卻選擇郊野公園;可以用限購方式限制資金湧入樓巿,卻選擇以首置政策推高樓價。這些房屋政策的限制,都是因為小圈子選舉制度的票債票償,結果拿到好處躋身中國當權者俱樂部的盡是董建華梁振英林鄭之流,而埋單的卻是香港巿民。

由政治權力不平等衍生資源分配不平等,掌管和分配香港社會財富的官員,卻不是由香港人所授權,香港的困局正源於此。

老朱_影子長策會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