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0日

麥喬恩 建築思話

香港2030+與2047

書枱上放着一本由規劃署製作的「香港2030 + 跨越2030年規劃遠景與策略」的公眾諮詢文件。不太厚也不算太薄,方方正正的放在案頭上已有一段日子。「香港2030+」──說穿了還不是去年初的「大嶼山發展」與更早前的「維港以外填海」的延續。這樣的舊酒新瓶,借屍還魂,實在令筆者提不起勁去把它翻弄翻弄。

早幾天晚上,筆者在建築師學會主持了一個建築師社區項目基金的會議,會議比想像中順利,很早便結束了。正打算離開時,發現另一會議室中,正在進行一個有關「香港2030+」的專題小組會議,筆者基於八卦心態列席了該會議,在兩個小時的會議中,與會建築師對這份諮詢文件的種種質疑,可謂耳熟能詳,學會過往在各公眾諮詢中發表的專業意見,似乎未受政府重視,抑或政府只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回家後,決定花些時間把這份諮詢文件翻一翻,看看內容是否真的那麼不濟。

花了不少時間把文件細看完之後,筆者第一個感想是這份文件果真是了無新意,實質打救香港的妙法完全欠奉,什麼「規劃宜居的高密度城市」、什麼「迎接新的經濟挑戰與機遇」、什麼「創造容量以達致可持續發展」,全部都是老掉牙的命題,全部只停留在空談層面的所謂發展策略,全無詳細內容。當然,是否刻意隱瞞詳細內容就不得而知了。對於如此虛的一堆命題,香港政府到底想諮詢個什麼結果出來呢?無意見?無反對?筆者姑且在這裏淺談一下當中一些大家關心的議題吧。

東大嶼發展必要性存疑

文件以研究數據作引子,稱香港城市人口密度雖然很高(即是住得很逼),但仍比孟買、墨西哥城及雅加達等城市宜居,要求奇低;當中提出要增加香港人的人均居住及休憩面積,卻未提及政策令空談成真,更無視當前住屋問題其實是樓市與市民負擔能力脫節。

剛才提及的建築師學會專題小組會議中,一位建築師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規劃是規劃了每人住大一點了,但若樓市不重回正軌的話,市民是否能負擔買大一點、租大一點呢?結果原本計劃住兩人的住屋,最後可能窩居了4個或更多人。若區內居住樓面面積不變,該區規劃人口又按每人住大一點來計算而減少,交通及社區設施又按已減少了的規劃人口來規劃的話,實在不難想像香港有朝一日變成了另一個孟買。

此外,要增加人均居住面積,當然要覓地建屋,文件中提出即使把所有已落實及已規劃的土地供應計算在內,香港只有3600公頃可發展用地,尚欠1200公頃土地才能滿足遠期發展需要。於是乎,發展郊野公園邊皮、發展修頓維園地下空間及填海造地等自然無可避免,政府便順理成章再次為「東大嶼都會商業核心區三填海計劃」這一頭「超級大白象」賣一賣藥。

筆者並不反對在有需要時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甚至乎認為有些維港的海濱應以填海來改善,但政府今次倡議以最昂貴的人工島來打造一個肯定比中環次一級(或幾級)的商業核心區,真的有需要嗎?中國內地與港府過往的計劃經濟有成功過嗎?現屆政府不是說解決住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嗎?大費周章填人工島來造地,卻不是用來解決燃眉的住屋問題,恰當嗎?

騰空葵涌貨櫃碼頭值考慮

當然,筆者並不認為發展經濟不重要,但香港是時候思考一下是否仍依賴炒買炒賣的金融服務業來作為香港經濟支柱。若港府只為求穩而不求變,筆者建議把第三個商業核心區規劃在新界北,即使香港人多麼想與內地畫清界線,深港融合只是遲早問題。刻意背向深圳,抗拒發展新界北,只是逃避現實。香港人還是認命吧。

在新界北發展商業核心區或新興的工業園區,由於臨近已發展的深圳,成功機會肯定比在東大嶼人工島高,成本亦遠比人工島低,更可為新界北已規劃的人口提供區內就業機會,發展一個真正安居樂業的宜居城市。

此外,筆者認為,香港還有一處很龐大的土地供應,那就是葵涌貨櫃碼頭。隨着內地經濟開放,香港貨櫃運輸業不斷萎縮,政府何不效法外國甚至內地填一個不太大的人工島來調遷貨櫃碼頭,把現時葵涌貨櫃碼頭的土地騰出來建一個新市鎮,這可能比「東大嶼都會商業核心區三填海計劃」更實際。假以時日,回歸50年後,香港可能不再需要有自己的貨櫃碼頭,到時可再研究把貨櫃碼頭人工島改作其他用途。

真不知道筆者是悲觀還是樂觀,到了2047年,即回歸50年後,香港變成只是內地其中一個普通城市,要走的走了,還沒來的已不會來,也再沒有人在香港走資,香港還會有「香港2030+」內提及的問題嗎?

麥喬恩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立場。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