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24日

文偉恩

急不及待的公民黨

有關民主派參與特首選舉的爭論,從最初應否參與選舉委員會選舉、到應否派人參選特首,至今屆應否支持——無論提名還是投票——建制派參選人,市民的反應已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就是儘管特首選舉並非民主選舉,但從政治力量和策略方面看,都應該努力參與,在有限的政治空間爭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在不民主的制度裏盡量發揮民主的影響力。

至於民主派的參與會否增加特首選舉的認受性和合理性,從選舉制度和力量對比的角度看,民主派從來都不可能在特首選舉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市民從選舉結果的角度看,他們對過去幾任特首的負面定論,兩者都反證民主派根本不能也不會增加特首選舉的認受性和合理性。

排除原則性的爭論後,接下來要關心和思考的,便只有「做什麼」和「如何做」的問題。「做什麼」是如何在不民主的制度裏盡量摻入民主成分;至於如何做,便是因時制宜了。

兩黨搶先支持曾俊華

2007年公民黨梁家傑代表民主派參選特首,目標簡單,就是製造一場有競爭(但無勝算)的特首選舉,讓特首選舉不至於如之前的董建華連任那般,是委任式的自動當選,讓選舉起碼含有選舉成分,亦把民主派的理念置於特首選舉的議程內。2012年何俊仁代表民主派參選,但由於建制派已有兩位候選人,且有真實(但惡性)的競爭,民主派候選人的只能充當花瓶;但該屆選舉有一個新猷,就是有民間投票,那時參與投票的市民有超過22萬人,這個儘管只是「場外投票」,但至少是一個讓市民能夠透過行動參與特首選舉,可能間接影響選舉形勢的渠道。

到今屆選舉,情況與上屆一樣,也有民間投票,而民主派選委亦表示會以投票結果作為正式投票時的其中一個參考因素。然而,在民間投票尚未結束,民主派最大兩個政黨民主黨與公民黨即已宣布將會全數票投曾俊華。

做的事情一樣,但做的人不同,便可能有不同的觀感和評價。兩者都是不待民間投票結果便宣布投票取向,但公民黨如是作,卻比民主黨「理虧」,因為自詡最重視程序的政黨,今回卻不顧程序;重視市民直接參與民主的政黨,今回卻漠視市民直接參與民主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從結果論,認為反正民間投票的參與人數只有6萬多人,不但少而且遠遠未達舉辦者的標準,因此無甚參考價值,那麼不待結果也沒有所謂;可是這個論調,任何一個政黨都可以用,唯獨公民黨不可以。如果大家不善忘,該記得2010年政改方案,社民連和公民黨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那時公民黨在解釋發起該次運動時,表明是為了讓市民以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形式就普選的問題表態。該次補選約58萬人投票,投票率17.1%,同樣是人數少且遠不達標,該兩黨仍以此作為反對政改方案的理據。

在這裏「翻舊賬」,絕不是批評當時的策略及其效果,而是以此為鑑,說明公民黨曾是非常重視市民直接參與的政治運動的,重視程度更至少與民意調查同等。

其實,在一場選舉中,選民依據什麼因素作投票決定,是多樣和複雜的,各個因素既可以互相補足,也可以是互相矛盾。民意調查和民間投票並不相悖,卻又是不同性質。如果說每次抽取數以千人作樣本的民意調查,便可以完全壓過數萬人投票的選舉,那肯定是反邏輯的;反之用一個投票率低的選舉,去否定有學術基礎的民意調查,也是不科學的。

而且按事實論,眼下的民意調查和民間投票的結果一致,並不會為任何一位民主派選委造成尷尬;退一步說,儘管說政治瞬息萬變,一天都嫌長,但稍等幾天待民間投票結果才決定投票取向,對整個大局和既定策略又有何重大影響呢?

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為了支持曾俊華,究竟可以去到幾盡?先放下理念,再跳過程序,遺忘自己的歷史,然後呢?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