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18日

李子衝 觀潮篇

閒話港台

香港電台一直陪伴我們成長,多少溫馨,多少浪漫,多少澎湃,多少憂傷,多少落寞,多少惆悵。

香港電台命途多舛,本是政府電台,建議獨立,定為公司化,正名為公營廣播機構,卻脫不開政府部門的身份,不淪不類,帶着矛盾去運轉。

港台節目「唔掂」

最近的下屆行政長官選舉,記者協會分別邀請3位候選人出席座談會,討論新聞自由,豈料林鄭月娥爆了一句:港台節目「唔掂」,電視頻道出硬照,感覺製作落後。這麼一說,引起港台新舊戰將的強烈反彈,議論紛紛。

林鄭說的兩個情況均屬事實。香港電台過去有着光輝歲月,節目質素高,並且廣受聽眾觀眾歡迎。今天電視部有自己的獨立頻道,可惜資源不足,沒有足夠製作費,未能製作動態的電視節目,只能播出硬照。

有些人緬懷過去,定格在逝去的日子,一遇批評便反射,不理現實情況,不想辦法解決,怨天尤人。中國有句話是最好的:「化危為機。」今天特首候選人亦知道香港電台資源不足,節目「唔掂」,如她真的當選,身為最高決策者,便有機會調撥資源,改善節目質素,總好過不聞不問,闊佬懶理。這便要看港台上下能否抓緊機遇,懂得游說未來行政長官。

翻開歷史,香港電台的成就算是保護傘下的光輝,這與英國的傳統有關,英國的電子傳媒政策是公共廣播獨大,即一家BBC代表一切。在殖民時代的香港,政策傾斜香港電台,譬如長期以來,限制電台牌照,只得商台競爭,待發展穩定之後,才發牌予新城電台。由於是政府部門的關係,工作安穩,待遇較佳,吸引到不少優異人才製作優秀節目;電視部同樣受到保護,雖然早期沒有自己的頻道,但是製作出來的節目可以安排在商營電視台播出,並且規定在黃金時段,自然受到歡迎。

不過,隨着時代改變,政策不同,市場不同,一切都在轉變。由於科技不斷發展,新的傳播技術帶來新的廣播工具;最重要的是政府的開放政策,資訊自由帶來廣播新天地,亦不再保護RTHK。首先是數碼電台廣播,接着是數碼電視廣播;電視方面還有有線網絡、衞星電視;影響最大的是智能手機,以及眾多的網上傳播模式。

數碼電台曇花一現

數碼電台廣播只是曇花一現,因為獲得牌照的DBC(雄濤) 、鳳凰優悅、新城廣播均先後交回牌照,只剩下香港電台孤單經營,與傳統模擬制式相互競爭,情況還可以。

數碼電視是一個新里程,由於頻譜眾多,香港電台終於分配得TV 31台和TV 32台。有了獨立頻道本來是天大喜訊,可惜礙於資源,難以製作優質節目,這頻道反而暴露出香港電台的弱點,即是缺乏保護政策,它們是難以生存。

其實,林太在說港台「唔掂」的同時,有提及「走出去」,意味製作優質節目要走出香港,發放香港人的聲音。當今之世,國際輿論始終是西方人的聲音,中國雖然經濟起飛,大國崛起,但是沒有我們的言論機構,沒有中國人的聲音,特別在民間層次,文化的傳揚主要是中央電視台這個官方機關,它一直是國家喉舌,沒有掌握國際認同的編採方式,公信力備受質疑。

香港電台一向繼承BBC傳統,懂得國際編採技法,容易立足世界,代表中國人的聲音。如此重大使命,趁着改朝換代,部署「走出去」,肯定是香港電台的未來出路。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