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月26日

文偉恩

在民主與善治之間掙扎的民主派

隨着最有機會問鼎特首寶座的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後宣布參選,特首選舉既可說是白熱化,更可見是混亂化;尤其混亂的是民主派的取態。究竟是要堅持「反對人大八三一」這個民主原則和自家政綱,還是為阻止「梁振英2.0」當選或按民意取向而作提名決定,似乎成為民主派選委當前最難解的矛盾。

這也是「民主」與「善治」這兩個政治理念和追求的矛盾。

在「民主」成為普世價值,全球最文明、先進和富強的國家大部分都是實行民主政治的今天,「民主」與「善治」似乎已扣上因果關係:因為有民主,所以有善治。「民主」與「善治」固然有關係,卻並非絕對,例子繁多,於此不贅。

民主只是目標

惟值得深思的是,「民主」本身其實是一個目標,而不是促成其他目標的方法,因為「民主」是為了維護人的平等與權利,而不是被研究出來的一種管治方法。可是在很多地方——尤其在亞太地區,人們往往視「民主」只是達致「善治」的方法,所以有不少地方為求「善治」,有時也會犧牲「民主」。比如說俄羅斯和新加玻,它們雖然有民主選舉,但總令人覺得它們的「民主」其實不太「民主」。

說回香港的情況。「有民主才有善治」是香港民主派過去多年的基本政治理念,更是他們一直以來最擅長和最有效的政治套路:政府愈差劣,民生愈困苦,他們便愈能指摘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民主所致;而他們的選舉成績,亦往往跟政府的政績成反比例。

不過,或許這條方程式實在太簡單和太易用,「民主」對於民主派來說似乎亦只是達致「善治」的方法,而非目標;於是當「民主」和「善治」不能共存時,他們便會顯得不知所措,更會傾向為了「善治」而放棄「民主」。眼前,他們就有為了要提名曾俊華,而可能要放棄反對人大八三一的掙扎。

說白一點,經過過去5年梁振英管治,大部分市民、包括民主派的確都苦不堪言,所以當有一個「梁振英2.0」的林鄭月娥與一個梁振英討厭的曾俊華同時出現,而曾俊華的民望又是在參選人當中最高,他們便萌生出提名曾俊華讓他參選是最符合民意的選擇,而順應民意也是體現民主原則此一念頭。

筆者無意在這個政治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討論民主的本質是什麼、民主與善治的因果、民主和民意的關係等等這些「離地」的課題。然而,即使從政治現實和過往經驗來評估在現階段就聲言要以放棄「廢除八三一」來換取「曾俊華入閘」,還是百害無利的。

民意不等於民主

從政治現實來看,誰說曾俊華必須民主派的提名才能入閘呢?或進一步問,他需要建制派的提名多些,還是民主派的?雖然他說會爭取民主派的提名,但這個幾乎已經成為所有參選人的指定台詞,至於是否真正有需要,另作別論。而當人家都還未到燃眉之急,民主派已經說自家的三大原則可以「寬鬆處理」,若不是把自己的原則看得太輕,或許就是另有所圖了?

從過往經驗來看,民意固然是一個必須參考的指標,但民意卻也有失準的時候,2012年競選前後的梁振英即是範例。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民主派選委沒有因為梁振英高民望而提名他。當然,政治不能墨守成規,也不應該因噎廢食,從前沒有採納的因素,不等於不能成為今天的主因。

只不過民意的確不等於民主,否則2012年時投票給梁振英的選委,難道都成為促成民主結果的一分子?若然不是,那麼今天因為其他原因而放下民主原則,其實無可厚非,值得非議的是放下民主原則後,搬出其他疑似民主的理據自證所作的是沒有放下民主原則而已。

在一個不民主的選舉制度裏,選委們若然放棄民主原則,只着眼於政治角力的話,那麼分不分建制派和民主派,其實也不太重要了。

文偉恩_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