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1月18日

盧美華

一圓總統夢 施政路漫長

美國時間11月9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率先拿下270張選舉人票而擊敗對手希拉莉,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且無政治經驗的總統。選舉前夕,幾乎所有美國媒體都預測希拉莉能當選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特朗普竟然出乎意料,神話般地拿下幾個關鍵搖擺州的選舉人票,以及近年屬民主黨傳統票倉的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登上總統寶座。

競選口號 選民共鳴

特朗普獲勝再次證明歷屆總統選舉主要由種族和經濟議題支配,而他善於利用種族仇恨、身份認同、藍領選民不滿建制派長期忽略草根階層的疾苦,作為競選策略;他的「讓美國再次強大」競選口號得到不少選民共鳴,人們期望一位華盛頓局外人可以扭轉僵局,為他們發聲。

正如特朗普參選初期表示,這不單是一場選舉,而是一次反建制運動。他獲勝後發表講話,一改瘋狂言論,口吻變得更加溫和務實,表示期待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呼籲國民團結和承諾修復國家分化。他的話語似曾相識,貌似林肯於1865年就職典禮所說的「去治療國家的創傷」(to bind up the nation's wounds)。當時美國因黑奴問題導致國家分裂,南北軍隊經歷長達4年的內戰,造成逾62萬士兵陣亡。

或許現今國家分化的程度沒有當年的嚴重,但從初選到大選長達18個月的選戰中,特朗普以偏激、具有種族仇恨、侮辱女性的言論,已讓美國社會變得愈來愈兩極化。究竟起初由不斷貶低美國、製造恐慌的候選人,到如今候任總統的特朗普如何團結美國,做代表所有美國人的總統?

是次大選,兩黨候選人只忙於互揭傷疤,互相抹黑,許多選民都感到非常厭倦,導致今年大選投票率只得53.3%,創近20年新低。根據《紐約時報》投票數據顯示,特朗普得到58%白人選票,希拉莉僅得37%,而後者分別獲得88%黑人及65%拉丁裔的支持,相比前者只有8%及29%選票。

數據表明,即使特朗普言論有多偏激、種族色彩有多濃厚,均絲毫沒有擊退白人的支持,可見兩黨的核心支持者種族分化程度愈來愈高。不僅如此,富人與中下階層的投票意向截然不同,比如特朗普成功拿下素有「造王者」美譽的俄亥俄州,其支持率高於對手8.6%。該州經濟發展主要以工業為主,家庭收入中位數只得48849美元;相反紐約州較為富裕,家庭收入中位數達58687美元,希拉莉的得票率超過對手逾22%。

特朗普在獲勝宣言上,還強調將會創造百萬個工作崗位、參與重建美國基礎建設,這對促進經濟增長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特朗普當選後的言論似乎回歸理性,加上共和黨重奪參眾兩院控制權,有助推行對大財團、金融市場有利的政策,因此市場普遍對美國經濟前景恢復信心,股市亦很快漸漸回升。

特朗普提出增加基建,並向富人、企業減稅的政綱或許能夠鼓勵企業擴大招聘,有利刺激經濟發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減稅會令政府減少財政收入,政府要增加開支的情況下必須承擔更多債項,長遠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來隱患。

另一方面,特朗普之所以獲得大批藍領選民的愛戴是因為他們渴求改善貧富不均的現狀,而特朗普的經濟良方並沒有針對中下階層對症下藥,向富人減稅只會令富人更有錢,窮人則愈來愈窮。據雲德標大學教授Larry Bartels於2009所著的Unequal Democracy一書中揭示,由於共和黨的政策偏向富裕階層,往往忽視草根階層的訴求,因此共和黨執政時期貧富差距擴大的幅度較大;相比之下,民主黨在任時差距有所改善。

原有醫改 多會推翻

正如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今年8月份的報告指出,2015年美國中等家庭收入比2014年上升5.2%,與民主黨的政策息息相關。再者,參眾兩院在共和黨的控制下,議長瑞安多年來想改革醫療保險(Medicare)變得更輕易而舉。他日前表示,奧巴馬全民醫療法案導致醫療保險面臨破產,他希望廢除奧巴馬醫改的同時,把醫療保險私有化,並向老年人士提供醫療券向私營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不過,據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指出,若把醫療保險私有化,將有59%受保人的保費因而增加;另一個報告更推測一旦醫療保險私有化,將會導致大約7200萬美國人失去受保權利。

特朗普還認為美國經濟復甦疲弱的主因是,民主黨制定過多金融監管規定,他曾於競選時表示,一旦成為總統,將廢除《多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該法案最初由兩位民主黨參議員提出並於2010年立法,是奧巴馬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一項標誌性政策。法案旨在建立一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限制衍生產品等金融商品過於泛濫,有助金融穩定。華爾街及共和黨人士多年來都希望廢除該法案,未來兩年參眾兩院由共和黨主導,相信成功機會非常高。不過,減少金融監管存在隱患,美國次按危機主要由於金融市場缺乏規管,助長高槓桿高風險投資,最終導致泡沫爆破引發2008年金融海嘯。

美國經濟復甦的步伐愈來愈強勁,加上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對搞好經濟應該不是難題,問題是,將有多少人受益?在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明顯缺乏經驗,外界亦難以捉摸他的意向。如果單憑他競選時的言論估計,特朗普上台後很大可能採取孤立主義,實施貿易壁壘,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要是一個世界強國率先採取保護主義,將會誘發其他國家仿效,去全球化的浪潮將席捲全球;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誘因之一,也是各國採取保護主義。國會絕大多數共和黨成員都支持自由貿易,皆因他們都是主要受益人群(包括特朗普本人)。特朗普真的實施貿易壁壘,亦會遭受共和黨內部反對,故此可行性較低。

外交政策 難以捉摸

其實,特朗普深知自由貿易的確讓美國更為強大繁榮,倘若真的實施貿易壁壘,不但遭受共和黨成員反對,更讓美國重蹈覆轍陷入經濟大蕭條。藍領選民的訴求已經在是次選舉中表達出來,如何權衡自由貿易的同時而可安撫弱勢群體,將是特朗普上任後一大施政難題。

特朗普對傳統盟友亦採取較為孤立態度,他曾揚言美國不應為南韓與日本肩負太多防禦開支,或考慮撤走美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得知特朗普當選後,立即重申兩國的同盟關係不可動搖,並定於本月17日與特朗普會面。由於特朗普言語飄忽善變,外界特別是美國盟友很難捉摸他的外交意向。

本來奧巴馬任內大力推動重返亞太戰略,進一步鞏固與日本和南韓的軍事同盟,假如特朗普真的要切斷與盟國的合作,將給予中國更多空間發展,包括加快南海軍事化。雖然美國的孤立主義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利好消息,但由於亞太區域地緣政治錯綜複雜,中國發展受空間局限,很大機會觸發與周邊國家的衝突。

其實,亞太地區於過去30年得以繁榮發展,除了美國軍事力量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還有賴她在該地區提供的軍事安全網。不過,近年中國外交路徑由起初「韜光養晦」、致力振興經濟而轉向「有所作為」發展海洋軍事力量,力爭成為區域一哥,故此周邊不少國家包括新加坡都希望美國重返亞太,制衡中國穩定區域局勢。

萬一亞太地區失去美國的這個安全傘,屆時日本更有大條道理修改憲法,允許日本武裝部隊援助受到攻擊的盟友,恐怕局勢會趨緊張。特朗普是一位商界現實主義者,或會採取更務實的態度處理亞太局勢,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大前提,繼續制衡及圍堵中國。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國正挑戰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無論誰執政,美國對華政策不會出現大逆轉。

美國的強大與繁榮不僅因為她擁有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更重要的是建基於廣納各國人才的移民政策。儘管共和黨重奪白宮、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但黨內分歧嚴重,特朗普這位局外人備受建制派黨員反對。社會處於嚴重撕裂,政治精英與普羅大眾愈來愈疏離,民怨不斷,外交亦困難重重,特朗普未來施政路途漫長,人們對這位政治新星如何施展才華,讓美國再次強大,將拭目以待。

盧美華  獨立政治經濟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