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8月25日

社評 社評

奧運:動人,殘酷!

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曲終人散,但餘溫猶在,國家金牌運動員本周末起訪港三天。中國女排奪金掀起熱潮,渴望一睹奧運英雄風采的市民多不勝數,這次訪問不難取得空前成功。

奧運賽期雖只有兩周,卻是人生舞台的一個縮影。為登上頒獎台日操夜練備戰經年的運動員,目標人人相同,但付出與回報大都不成正比,能夢想成真的,畢竟只屬少數中的少數,箇中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在「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身上已充分體現。

然而,這亦是奧運這種高水平體壇盛事可貴之處。運動競技無可避免帶點運氣成分,但能戰至最後、離頒獎台一步之遙的選手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強中之強。越南「槍神」黃春榮摘下該國奧運史上第一金,贏在終極一發正中紅心。與其說「槍神」擊敗了對手,不如說他戰勝了自己。

巴西足球隊在國民面前一雪兩年前世界盃準決賽敗於德國一比七之恥,互射十二碼氣走德軍,勇奪金牌。如此決勝雖「各安天命」,幸運之神似乎也有心眷顧主隊,但若非巴西戰將一改自恃技術高超懶於跑動的陋習,人人多走一步,冠軍恐怕不一定屬於主辦國。

巴西足球隊改寫與奧運金牌無緣的「命數」、中國女排重拾消失了十二年的奧運王者風範,少一分努力和決心都不可能成事,當中實無半點僥幸。從這個角度看,運動場上沒有破不了的宿命,哪裏跌倒,哪裏重新站起來。證諸人生,里奧所見,不亦每天重演?

香港今屆在奧運的戰績雖乏驚喜,但運動員這條路本就難走,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重拾心情後放眼二○二○東京奧運,港將未始不能創出佳績。香港單車代表隊總教練沈金康抱怨現實殘酷,港府對待體育的政策是「有獎牌先有人理」。可是,運動員的「悲哀」又豈是香江獨有?本屆奧運大放異彩、在金牌榜上僅次美國的大不列顛,世人何嘗不是只見米字旗連升二十七次的光輝,不見失落獎牌英國選手的落寞?

這樣說非為一牌未得的港將「找伴」,而是英國在運動資源投放上「汰弱留強」,單車兵團橫掃場館賽大項小項,風頭一時無兩,就是拜國家體育政策向成績優異運動嚴重傾斜所賜。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刊載了一篇分析文章(Free exchange專欄,題:Medalling prosperity),針對英國專攻強項的體運策略,作出利弊兼顧的論述,對香港體育界大有參考價值。

英國對運動員的資助,二○○○至二○一二年激增四倍,從約五千萬英鎊增至逾二億五千萬英鎊,資金主要來自國家彩票(National Lottery)收益。銀彈攻勢成效顯著,英國奧運獎牌數目與資金投放形成正比。倫敦主辦二○一二年奧運帶來「紅利」,獎牌總數較二○○八年北京奧運增加四成,固然是部分原因,但英軍里奧戰績更勝倫奧,足證專攻強項奏效。

港人對李慧詩寄予厚望,里奧焦點對準單車場館,親眼見證英國車手風捲殘雲般的霸氣。然而,必須認清的是,大英單車英雄的驕人成就立足於英國「賞罰分明」的體運政策。國家體育局(UK Sport)以投資回報的思維(投入多少資源換來多少獎牌),決定不同體育項目的具體資助,回報愈高資源愈可觀,「跑唔到數」(奧運獎牌數目低於賽前目標)的項目,只好面對資助減少或不獲資助的命運。

英式體育政策理性而「涼薄」,絕對以成敗論英雄;從近屆奧運戰績判斷,效益無可置疑。不過,這種以獎牌數目決定資源分配的策略,長遠會令體育發展「側埋一邊」,強者愈強之餘,一些深受公眾愛戴的運動如排球、籃球,又或較冷門卻仍有不少人懂得欣賞的項目如劍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便是此道能手),勢必因為無法跟單車、划艇等大不列顛強項爭奪資源而遭「邊緣化」。這種目標為本贏家通吃的政策,是否值得關心香港體運發展人士照單全收,有深思的必要。

競技場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生死戰;目眩神馳之際,誰又能想到跨項目運動員逐鹿資源「瞓身拚搏」的慘烈?奧運:動人,殘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