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6日

艾青天 添馬周記

建制陣營 貌合神離

上周六適逢六四事件27周年,支聯會一如往年,在維園舉行六四燭光晚會紀念活動;同時,不同學生團體也在所屬校園舉辦六四論壇活動。

較早前學聯退出支聯會,11個大專院校學生會亦表示不會參與支聯會舉辦的悼念活動,只會各自在校園舉行有關六四的集會和討論。有學生會代表認為,支聯會每年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多年來仍不斷重複高舉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等口號,與現時主流的本土主義脫節,跟不上當下新一代年輕人追求港事自決等目標;他們又批評支聯會的六四活動趨於形式主義,所以寧願自行舉辦紀念活動。

紀念方式 各有不同

多個大專學生會對支聯會六四活動大潑冷水,令人關注市民對今年六四集會的反應會否變得冷淡,出席人數會否破歷年新低,從而令要求中國政府正視歷史事實、公開六四真相的聲勢退減。

結果是,按支聯會估計,當晚有12.5萬名市民出席維園燭光晚會。出席人數雖然比近年的參與率為低,但人群仍坐滿6個維園足球場,也可以反映香港仍有相當部分的市民堅持悼念1989年六四死難者,毋忘當年中國政權如何武力鎮壓來自中國各地到北京爭取反官倒、反貪腐的學生和守護學生的北京市民。

六四事件發生至今已有27年,事件影響着兩代港人。六四事件本身涉及很多課題:由中國政經發展、歷史進程,到對六四死難者的公平、公正評價和中國政府處理事件的對錯、中國人權法治等問題。可以理解,不同年代的人基於時代背景和經歷的差異,對六四所涉議題的比重各有不同,對事件的評價和反應也有出入。

周六晚參與六四燭光晚會的市民未必認同支聯會建設中國民主等口號,出席大專六四論壇的同學也不表示對當年六四死難者漠不關心,市民以什麼形式紀念六四,或參與燭光晚會,或出席校園活動,可以各自各精采。社會還應聚焦六四所帶出的問題,不同團體毋須拘泥於誰是「真.本土」的爭論,而與其他團體互相攻訐。

撇除主辦團體舉辦六四晚會的主題和背後的意識形態,若能保持上10萬市民能每年參與六四紀念活動,可以造成聲勢,並且引發國際社會注意,以便有力地向暴政當權者表達訊息:對於當權者的罪行,無論相隔多久,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官員失職 毋須負責

踏進6月,各政黨在9月立法會選戰的部署漸趨積極,而上周幾件事或可見建制派出師不利,令選情增添變數。

上周三(6月1日)政府公布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內容指摘當局「集體失職」。多位問責官員出席記者會時,紛紛「扮可憐、博同情」排隊致歉,試圖為事件降溫,甚至想大事化小。可惜政務司司長一句「沒有人須為事件負責」而惹來各方批評;甚至建制派議員如梁美芬等,也要急急表態劃清界線,表示相關官員或應下台,云云,令政府的處境顯得頗為狼狽。

上周四(2日)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表示,要在下屆立法會爭取8席,以便在關鍵議題上發揮左右大局的作用,有助提高該黨與政府交手的籌碼,並可以有效制衡現屆政府凡事搞鬥爭的歪風,改善政府與泛民的關係,云云。田少的如意算盤非常理想,但相信難以打得響。那種「平時建制派、有事反對派」的作風可能令自由黨面目變得更加模糊,更加「兩面不是人」;泛民選民仍然不會認同自由黨,建制派也不再視之為同路人。

繼行政長官梁振英「行李門」疑搞特權的醜聞後,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被揭疑因割耳朵瘜肉而通過相熟醫生,安排在伊利沙伯醫院「打尖」做手術,令建制派議員靠政治背景「撈特權」的講法甚囂塵上,直接損害建制派在選民間的形象。

泛民議員當然乘勢而上,隨即借事件在議事堂發難,有泛民議員建議由立法會議員利益監察委員會跟進有關事宜。身兼委員會主席的民建聯黨友葉國謙自然極力阻擋泛民進擊,但葉國謙的做法又給泛民批評建制派「袒護自己友」的口實,令民建聯進退兩難。

不過,殺傷力最大的,可說是民建聯上周三決定在港鳥選區只以一張名單出戰,擺在名單首位的並非現任議員鍾樹根,而是民建聯副主席、中西區議員張國鈞,鍾議員只能屈居第二位,變相連任立法會議員好夢成空。鍾議員對黨的決定大表不滿,表示會考慮退黨參選。

日前民建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到有關安排時,她以「政治有時係好殘忍」回應,令鍾議員火上加油,於是以一句「對任何人都會殘忍,幾時落到佢身上嘅啫」回敬。短短的隔空交鋒,充滿兔死狗烹的況味。

鍾議員不甘淪為棄將,他以「為了鏟除粒瘜肉,搞到個傷口咁大,流血不止的時候,值不值得?」暗示會對民建聯還以顏色;果然未幾,鍾議員便爆出民建聯過往選舉曾違規以票站調查為配票工具,此舉給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建制派「甩轆班長」葉國謙不少折騰。葉議員一時語塞,只能以「不知情」敷衍回應記者提問。

上述事件反映建制陣營各人貌合神離,令人質疑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的領導能力和凝聚能力。建制派能否重整旗鼓在選戰中突圍,讀者不妨拭目以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