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4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堅持就是勝利

「堅持就是勝利。以往聽到這句話時,總覺得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但現在回頭看,這句話確實有其意義。」1989年還是學聯副秘書長、現為支聯會副主席的蔡耀昌感慨地說。想來這句話確實說說容易,要實踐卻毫不簡單,更可說是舉輕若重。

過去多年來,不少政治人物或親中輿論,不時勸說大家要把這一段歷史忘記。最聽得多的論調是,呼籲社會要向前看,又或者解說六四事件的死傷人數未清,外人難下判斷,希望香港人放眼祖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云云。即使泛民議員多年來在立法會提出「平反六四」這個沒有約束力的辯論議案,建制派議員也拒絕參與,政府官員亦選擇不作任何回應。即使問題迫到眼前,官員也只是顧左右而言他。

公開的如是,私下的則有勸阻。支聯會已故主席司徒華生前,又或在他口述的回憶錄《大江東去》中,便提過有人多次游說他解散支聯會,或者放棄在維園舉辦燭光晚會。提出勸喻的,包括前港督衞奕信,他是於1990年透過行政局成員向他提出要求;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亦多次向他提出,希望他們不要舉辦紀念六四的活動。

事實上,要每年「行禮如儀」地舉行六四燭光集會,並非外人想像般那麼簡單;要年復年到維園點起手上的白蠟燭,繼續悼念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的死難者,只怕都是那些不識時務的俊傑。在香港這個常把經濟發展掛在口邊的地方,過去27年來仍然有數以萬計的人每年如常到維園參與燭光集會,也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箇中原因可多,當中有港人對內地的人道關懷,也有港人由始至終的投入其中,就像當年的大專院校學生,他們不單在香港聲援,有些還乘火車到北京現場送上物資和支持;有些一直留在北京直至鎮壓清場為止。即使不到北京,當年身在香港的人,也不會忘記那時每天站在電視機前,關注北京的發展,但凡有關內地局勢一舉一動,哪怕是一宗小道消息,也牽動着港人的神經;百萬人上街聲援,8號風球走到新華社表達憤怒;六四以後,鋪天蓋地表達義憤的聲明的報章廣告……從1989年一直走到今天,仍然每年也有數以萬計的人拒絕遺忘,到維園點起燭光,其實也是希望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參與。

近日很多人重提米蘭昆德拉的話,說歷史是記憶與遺忘的抗爭。其實,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歷史往往是當權者所想、所要留下來的片段,人民不許回憶、只許遺忘。香港人能夠在這小城之內,運用還有的自由,築起六四紀念館、每年到維園點起燭光、透過戲劇、展覽等等不同的形式重溫舊事,既是要讓1989年的那一段歷史更完整、更反映事實,也是內心一種良知的呼籲。

然而,過去20多年來,拒絕遺忘者,可選擇到維園點起燭光;覺得沒意義的,也大可以不聞不問又或者留在校園參與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香港既是自由之地,選擇記憶還是選擇忘記,兩者大可各不相干。但看近日一些「學生代表」在說六四悼念應畫上句號,說爭取中國民主與香港人無關,甚至說出什麼「龜公鴇母」論,在毫無理據下提議解散支聯會,並把支聯會籌得用來支援內地民主運動的款項分給他們喜歡的政治團體……這既看不到論點的邏輯,也看不到道理,只令人覺得涼薄,甚至惹人質疑背後的目的,旨在為一些政團敲鑼打鼓而作圖利。彷彿打着本土的旗號,便可以隨便批評甚至詆毀他人。

悼念六四,當中有沒有本土意義?很多有心的論者近日也撰寫相關論述,說明六四與香港的關係,似乎企圖說服年輕一代繼續悼念的意義。六四,既是中國歷史一部分,也對香港近年的政治發展,以及那一代人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然而,悼念六四跟本土意義其實無關宏旨,每年仍然相信要堅持悼念六四的,究竟當中有多少人市儈地因着本土意義,才舉起手上燭光,說要堅持下去?相信即使有,數目也不會多。

堅持下去,說到最後,還因為大家相信,透過年復年、一點又一點的燭光,讓大家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堅持就是勝利,這勝利不止於能否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更是一種人性的勝利。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