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3日

鄭赤琰

第二個與第三個中國的風險

蔡英文在其5.20演說中兜兜轉轉, 說什麼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說什麼自己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的,又說什麼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說了整千字兩岸關係,只有4個字的「九二共識」說不出口,結果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她沒有完成「試卷」,海協與海基兩會的對話機制中止。張志軍甚至接見台商代表團時擲下重話,說台商在台獨問題上沒有保持沉默的空間。

由此可見,沒有「九二共識」的演講, 大陸是不可能「模糊」地讓蔡英文就此混過去的。

才上台不到10天,蔡英文便有連串行動令大陸看了肯定會搖頭之舉,例如行政院長林全甫上任,便把126名因太陽花學運而被起訴的刑事犯當成無罪釋放;又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歷史課綱微調廢除;修改公投法為台獨法理化,等等,都在政府各部門與立法院急不及待地推動出來。

因此,「聽其言」已過不了關,執政後「觀其行」更不必說了。近日更有民調出爐指,認同台獨的人已超過51%。過去李登輝上台,從兩蔣時代無人敢提台獨,到跳出8%人要台獨;陳水扁執政8年,則由8%跳到42%;蔡英文甫上台便超過一半人要台獨,可見台獨與否,與領導人的取向有不可擺脫的關係。

如果蔡的執政團隊繼續推動台獨方針,4年執政也好,8年執政也好,最後要搞出七成或八成人要台獨,也不是難事。

可是,正如當年小布殊質疑陳水扁時問道︰What next?獨立後又怎樣?小布殊這樣是表示連他領導的美國,也想不出有什麼好辦法可以為台獨安全護航,單靠台灣行嗎?

如果蔡英文與民進黨當真那麼認真要台獨,早應該好好思考小布殊的What next警惕。蔡英文若真的有深入思考「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非但要看有無「九二共識」的問題,更要看「九二會談」為何要在新加坡舉行?只要深入思考為何在新加坡舉行,便可以想到很多有啟發性的問題:

一、信任比一切重要

李光耀對兩岸關係有長期關心,長期觀察,也以自己在新加坡建國過程中所得的體會,與兩岸領導好好交流經驗,因此李光耀與蔣經國交上朋友,也跟鄧小平無話不說(1978年,當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時,李光耀便說服他可以效法新加坡實行開放式的社會主義;鄧1979年復出後,便每年派好幾千名官員到新加坡借鑑)。

由於李光耀表現熱誠,因此贏得兩岸信任,這個信任令其他國家沒法跟新加坡相比,兩岸輕易地便接受新加坡為兩岸破冰的會談地點。這種信任在兩岸高度對峙、互相敵視的環境下,絕不簡單,只因信得過李光耀是個體面而有遠見的政治家,不會搞小動作,也不會旁生枝節,才有信任的可能。

就信任與否來說,蔡英文若好好推敲「九二會談」之所以會在新加坡舉行,便可體會在兩岸高危的關係下,彼此信任是最大的政治本錢;可是她在「5.20」又不直認「九二共識」,又在搞模糊,如此兒戲,沒有國家敢擔當兩岸會談的魯仲連。

二、兩岸外交不偏袒

李光耀之所以那麼熱心為兩岸關係問題勞心勞力,正是由於他領導新加坡政府碰到「第三個中國」的問題。有位澳洲教授C. P. Fitzgerald在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剛巧出版一本書《第三個中國》(The Third China),指脫離聯邦自行獨立的新加坡,是接着台灣之後的「第三個中國」。這書傳到李光耀手上,令他感到這書害人不淺,故立刻邀請這教授到新加坡面談,向他表明不敢茍同台灣是「第二個中國」之說,而新加坡也不是「第三個中國」。

Fitzgerald解釋說,書中其實想說的是新加坡的文化中國,而非政治上的中國的一邦或代理人(Proxy)。李聽後要教授在新加坡召開記招,鄭重澄清其事,也要傳達「李光耀保證新加坡不是第三個中國」的訊息;同時也要Fitzgerald到吉隆坡去向馬首相東姑鴨都拉曼澄清他的研究。

這事發生在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的敏感時刻,新馬兩地正因華巫種族政治地位的問題而告決裂,如果脫離聯邦後,新加坡立即變為「第三個中國」而尋求中國保護,作為冷戰期間地處地緣政治極之重要的新加坡戰略據點,跟中國不咬弦的印尼蘇哈圖(剛政變上台)不願看到在他的旁邊有「第三個中國」;支持蘇哈圖上台的美國還正在冷戰包圍中國,更不會讓新加坡成為「第三個中國」。

思前想後,李光耀還是為着不想外界懷疑新加坡是「第三個中國」,結果連有76%華人多數的新加坡,也不敢以華文當國語,而讓馬來文當國語,甚至還用英文來當「工作語文」(working language),目的是要突出這是英語系國家,而非華語系國家。

為了不要在兩岸外交有所偏袒,李光耀甚至兩邊不建交,要等到東南亞所有國家與中國建交後,再作考慮。李光耀如此刻意迴避「第三個中國」,正因他感到「第三個中國」太過敏感,而且還會惹禍上身。

不當「第三個中國」,當「第二個中國」又如何?對李光耀來說,同樣也是太敏感,是個大災難。正如李再三強調的,作為戰略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新加坡不能當「第三個中國」,台灣的位置,戰略上是中美兵家必爭之地,也都不能當「第二個中國」,即不能改變台灣是中國主權領土的一部分的「現狀」;因此,當李登輝提到兩岸是「一邊一國」的兩國關係時,大陸的飛彈馬上飛越台灣,還定期在海峽舉行軍事演習,美國也聲明要派第七艦隊同一時間穿過台灣海峽;期間即使沒出亂子,兩岸關係畢竟因為李登輝的「兩國論」而犯上大陸。李光耀對李登輝大有意見,也曾公開批評李登輝的政治認識不夠,兩人關係也就疏遠了。

蔡應該好好體會李光耀不當「第三個中國」的政治策略意涵,從而再體會一下當「第二個中國」的風險何在。只有認識這個風險,才能進一步思考迴避「第二個中國」的辦法。兩岸的關係自1949年以來,即使國際外交承認,有的跟中華民國保持邦交關係,有的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關係,但大陸與他國建交時,必定要求對方承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部分」。

如果台灣要台獨,變成兩個主權,是否還能保住這20多個邦交國,再沒有「一個中國」的模糊空間,無異是要這些邦交國成為分裂中國的幫兇,她們願不願意冒犯中國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其次,從新加坡不當「第三個中國」的思維中,也可體會到新加坡在東西冷戰中對中美保持對等關係,既不當美國圍堵中國的一粒棋子,也不當中國的「代理人」。如果台灣能做到這點,改變過去66年與美國結盟自保的做法,其實正是新加坡寧願保持中立,以免給美國反華戰略拖累。

如果台灣能從美國脫身出來,又不搞分裂,不但國際空間退一步海闊天空,中美關係也不會為台灣所累而處於長期緊張。

由此可見,李光耀不當「第三個中國」,也不認為台灣可當「第二個中國」的體會,蔡英文要思索「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不妨也好好思索為何新加坡可為兩岸接受為會談地點,與為何不當「第三個中國」的歷史事實,好過在「九二會談」搞模糊小動作。李光耀之所以能成為政治大器,正是他胸懷大志,善用智慧搞建設、不搗破壞,正所謂「有容乃大」是也!

鄭赤琰_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