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14日

林健鋒

華爾街騙局

最近香港人談論的美國奧斯卡得獎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以2008年華爾街金融崩潰為主題。電影一開場,引用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名言:「人並非被他所熟知的事物害死,而是被他一知半解卻又深信不疑的事物害死。」

電影主角之一的投資經理米高布利(基斯頓比爾飾)發現華爾街幾家金融機構的股價極高,而這些機構批出許多房產按揭貸款,金融機構又把許多按揭綑綁轉售予保險公司成為債券。

布利鍥而不捨追查房產業主的供款資料,得知許多業主開始遲供款,有的遲供30天,有的遲供兩個月,許多業主沒有持續供款的能力,他們的房產可能隨時斷供而成為銀主盤。布利認為,不可以相信強調美國樓市穩定、泡沫只屬區域個別現象的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遂決定大手購買股市下跌的期指,單人匹馬,逆市清醒獨行,結果賺了大錢。

電影描述有人質疑布利:「這些金融機構,都有標準普爾等權威評定為A++的信譽超優級,怎會出問題?」男主角笑答:「標準普爾也是一盤生意,誰給它愈多錢,『評級』愈高。」

《沽注一擲》在香港雖引起金融財經界一陣專業討論,但戲中畫龍點睛地對標準普爾及其他評級機構的一針見血、一語道破的神話,卻沒有引起很大的注意,因為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城市與美國息息相關。30年來,紐約、倫敦、香港的環球股市一線牽,有所謂紐倫港之稱,美國的評級機構無形中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主要判官,香港人豈敢逆其權威?

最近,標準普爾發表評級,把香港的金融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理由是香港的經濟金融與中國內地關係更為密切;言下之意,標準普爾對香港日益依賴中國內地的經濟結構不予看好。有人認為,此舉是借力打力,明降香港評級,實際是發揮影響力,唱衰中國。

對標準普爾的評級,香港的財金官員立刻作出駁斥,認為中國內地經濟環境總體穩定,並無結構性危機。評級機構把香港與內地刻意綑綁,當中有沒有政治目的,不得而知;而《沽注一擲》則以真實事件為根據拍成電影,戲中對這些評級機構的抨擊,則可圈可點。

香港金融經濟的前景如何,除了中國內地的社會經濟穩定,最重要的是有賴於香港的法治和現有的金融專業與有效監督機制,只要香港人有自信,人人謹守崗位,捍衞「一國兩制」,發揮專業理性精神,除了適當參考評級機構的意見外,更應相信我們自己的實力和對形勢的分析。正如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金句: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香港要破除迷信,首先是建立自信,毋須就美國一些評級機構的意見而自亂陣腳,外面的人散播恐懼,我們自己處變不驚,恐懼的虛幻便不會變為現實。

不幸的是,香港湧現一些激進勢力,盲目拒中反中,宣揚離心,主張中港割裂而不是互相扶持,認定中國內地是香港的包袱,甚至是敵人;一些評級機構恰恰在這個時候發表評級,會不會為這種激進的觀點添柴加火?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經濟受惠於中國,當中國與世界外圍發生波動,香港有時無可避免地會受影響,這是很正常的周期現象。香港主要的威脅,是來自內部一股非理性的反對勢力,他們提不出任何建設意見,只是一味排拒中國。

港元與美元掛鈎,當美國經濟衰退時,評級機構會不會把香港的評級降為負面?只要「一國兩制」一天有效實踐,只要香港人不自亂陣腳,國家也不會破壞香港,香港的國際地位不可能削弱。同時,香港人看電影的視野亦宜拓展,好電影要反映真相,「未知生,焉知死」,《沽注一擲》講述約10年前的華爾街騙局,更值得10年後的香港人關注。

林健鋒_立法會議員 商界(第一)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