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9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電影政治本是連體嬰

沒看過《十年》,惟《十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後的電影界眾生相,台下現實中的荒誕味道,隨時比台上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形容這樣的結果是「不幸」,有人大罵那是「黐線」,更有人說小本製作居然可以得獎是「不合理」……總之這樣的結果,他們視為「政治綁架了電影專業」,因此不得不檢討現時的評審制度,以免重蹈覆轍,云云。

左派電影 宣傳政治

金像獎的評選機制已沿用多年,每年獲獎的電影、演員是否實至名歸,從來都是言人人殊,今年引起軒然大波,不少電影業界要人紛紛站出來發炮,說到底,只因得獎電影《十年》談的是政治,內容觸及本土與港獨等敏感議題,在北京眼中就是說不得,結果便有人認為《十年》不該獲獎了。

其實,電影與政治像是對連體嬰,不能分割。在香港那長長的電影歷史卷軸裏,自然也避不開政治,甚至不少當權者也想借用電影宣揚政治理念。

就如今屆奪得最佳導演獎的《智取威虎山》,也是脫胎自內地教條式的樣板戲。這齣樣板戲在文革時期得到官方准許演出,藉以表達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所有文藝、戲劇、藝術表演,於內地管治者而言,從來都是政治工具。

即使香港處於殖民地的年代,內地也會透過香港的電影來說政治。五六十年代的長城、鳳凰、新聯電影公司,便是眾所周知的左派電影公司,它們拍攝的電影既可在內地播映,同時也有向香港宣傳的味道。

左派人士、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廖一原曾經撰文,提及香港當年這三家左派電影,從建立到文革前先後拍過262部電影,即平均年產16.5套。在此之前的國共內戰時期,也有同類的「愛國進步電影已經在形成、在發展。」他認為電影可以在「那翻天覆地的年代起了團結促進的主要作用……到了五十年代初, 長、鳳、新三家公司的成立及其發展,把香港愛國進步電影推向一個更新、更有規模和更高的層次而已。」

1950年面世、被視為左翼電影的《珠江淚》,已故嶺大學者梁秉均(筆名也斯)便曾撰文分析這部電影,指「片中的政治涵意是通過文字與電影語言表達出來」,諸如戲中受壓迫者阿九最後上山當游擊隊時的背景音樂是「解放軍是人民的救星」,代表權貴的官仔貴給打倒,群眾選擇乘船回鄉,是「對解放農村政權的認同」。

從長、鳳、新到後來合併而成的銀都機構,顯示內地從來都是積極透過電影宣傳內地的一套政治思想。不過,以電影用作宣傳工具, 於內地當權者而言,只是政府的專利,其他人若要透過電影談論政治,大多數會吃閉門羹,於是不論香港還是外國電影人要打進內地的龐大市場,便會有形形色色的禁區,不得越雷池半步。

不少港人還以為這些電影禁區主要設在內地,卻原來它已在香港漸漸築了起來。看電影《十年》上映後引來的爭議、願意放映的戲院數目與叫座不成正比;再看《十年》獲獎後,一些身兼內地政協或公職的電影要人大肆狠批,說什麼要改革評審制度……政治禁區的圍牆,正在電影圈悄悄築起。那此要人大亨說什麼「政治綁架了電影評審專業」,其實是政治凌駕了電影。

當然,政治與電影是不能分割。若把政治簡單視作眾人之事, 電影既是要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以及一個地區人民的所想,也就根本不應該跟政治完全隔開。最重要的是,讓香港有足夠的空間,讓電影人有空間拍攝不同形式的電影,還有足夠的平台給予放映。因此,香港既可以播映《智取威虎山》,同時也可以放映《踏血尋梅》、《十年》。

至於誰來評定好與壞,其實並非靠什麼金像獎或電影獎,而是觀眾以時間和金錢買票入場觀看,以實際行動向他們心目中的電影投下一票。

港人恐懼 事出有因

想當年,長、鳳、新三大電影公司拍下不少電影,曾有一定的觀眾支持,因為其電影不會跟社會絕緣。可惜,文革以後便走向衰落,情況與當年的左派報章一樣,政治太過左轉,身處世界櫥窗的香港人,又豈會接受這一套說教式的政治宣傳,所以從此一落千丈,不足為奇。畢竟,以政治為尚而未能引起大眾共鳴的話,最終只會被離棄。

《十年》初時得以上映的戲院不多、放映日數不多,票房卻相當不俗,以50萬元成本換來600萬元票房(重映時捧場的人更多), 根本可視為大賺,除了多謝陸媒的大力「宣傳」之外,有評論認為它能道出香港人對未來的那種恐懼——本月1日《十年》在多個地區作街頭放映,出現人頭湧湧、插針難入的盛況,那便是電影能引起社會共鳴的一個明證。

因此,當權者與其批評這部電影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如想想為何它能引起觀眾花時間觀看的原因。

如果還是找不出答案,也許如一些電影人所言,你大可以另拍一部《反十年》,跟《十年》唱反調,來個百花齊放,看誰得到更多的支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