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5日

呂大樂 新思維網絡

求變聲中如何變

雖然2016年的第一季才剛結束,而且距離立法會改選仍有幾個月時間,但圍繞選舉和政黨的話題已逐漸熱鬧起來。

話題之一是,關於在某些政治陣營內,不同政黨與團體之間在參選過程中的協調和配合。這是一個老話題,但在新聞媒體上卻歷久常新,事關無論協調是否成功,都總可以發展為一個新聞話題(成功的話,焦點將會落在日後選舉過程中如何兌現承諾;失敗的話,焦點則在於為何彼此之間不能放下分歧,為了大局而團結)。

話題之二是,在新的政治形勢和環境底下,究竟本地政壇會否發展出新的組織、力量和領袖。

個人色彩 一直濃厚

可以想像,經歷雨傘運動與旺角暴力衝擊之後,這個題目自然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題目;至於何謂本土、如何面對2047提到議程之上,加上新的政治主張、政黨的出現,更令相關討論受到注意。

以上話題當然有其值得重視之處。這些話題指向轉變,令人對將來有所期待。而在目前香港政治的悶局中,怎樣可以引入轉變,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不過,在這裏我想指出一個同樣有趣和值得深入討論的話題——香港政治組織的文化的穩固性。

這剛好跟前面所講的不一樣,談的不是轉變,而是不變——多年以來,無論反對派還是建制派,就算是不同世代,政治組織的個人色彩均十分濃厚。

從好的方面來看,那是由於政治領袖的個人形象相當鮮明(而且可能甚有魅力),於是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的注意力都放到他的身上——他就是那個政黨,而那個政黨也就是他,兩者難以分割。與此同時,組織的內部結構十分穩定,長期由這位象徵性的政治領袖來領導。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香港的政治組織的內部流動和更替的程度極低,鮮有領導層的大換班,甚至連繼承的問題也只不過是偶然談論一下,而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無可否認,近年這類討論比以前為多,但只要認真看看各大政治組織的領導層和班底,則不難發現其轉變的步伐仍是相當緩慢的。

香港政治組織的文化似乎不大接受「黨內有派」的想法,關於路線之爭的討論,總是適可而止,少有鼓勵大鳴大放,再而順水推舟,促成領導的更替。在關於政治組織發展的論述中,重視堅持、莫忘初衷、持續,多於意見與思想的多元化。

當然,這是很多組織均難以克服的問題——如果那麼輕易交出領導權,那怎樣可以保證組織的純潔性和前衞性呢?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大多數政治組織都有把政治路線上的分歧道德化的傾向,把不同的選擇或對形勢的判斷形容和理解為放棄理想、背叛組織的問題。

換個招牌 不能說新

環顧本地眾多政治組織,其實大多數都存在以上這種傾向,不同的只在於具體說法而已。而這個問題也不僅限於歷史較長或屬於上一兩代人的政黨,而是深藏本地的政治組織文化之中。新一代政治領袖將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避免重複同樣的組織發展路徑,將是說明香港政治能否有所突破的重要指標。

我會明白,很多政治領袖會覺得這個關於政治組織文化的問題,到了適當的階段和時機,自可處理,但在時機到來之前,組織的純潔性和前衞性不能作出太大妥協。於是,很多時候,我們最常見到的情況是,新的政治組織只能在初成立的階段搞出一些新意思,不多久又會把香港政治帶領回到舊有的模式;所謂轉變最多亦只不過是換個招牌,而鮮有大家期待中的質變。

所以,在一片求變的聲音之中,其實我們需要和期望哪些轉變呢?現在很多人都在說2016年應該是發展出新的香港政治的一年,但怎樣才算是新的香港政治呢?是人腳上的轉換?是議席分配上的變化?是新的政治主張的提出?還是政治組織與一般市民大眾的一種新的聯繫?

如果所謂的新,只是一個內容空洞的形容詞,那麼求變的目的在於什麼呢?而那些將會帶來轉變的承諾,又代表些什麼呢?

呂大樂_新力量網絡主席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