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4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秋田東成瀨小學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東京工業大學開會,會後順道訪問秋田的學校。說是順道,其實不近,從東京要坐超過3個小時的高鐵,再轉一個多小時的地方火車,再坐汽車才到。訪問的原因是:秋田縣地大人少,卻是全日本成績最好的學區。

訪問了3所學校,有小學也有初中, 最值得報道的是東成瀨小學校。到訪當天適逢大雪,有一米多高,汽車是在雪堆中駛進學校的;當地人卻說,今年的雪少了。

一進學校,馬上看到的是到處都張貼着學生的作業,每份作業旁邊都有幾張彩色小貼紙,走近看,原來那些小貼紙是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學生的評語。比如說,一份二年級的作業,有兩位四五年級的學生在貼紙上寫上評語,一般都是不太短的一段話,然後教師也會在最後用較小的貼紙,寫上自己的評語。作業一般沒有分數,教師會畫上一個圓圈,表示認可;認為特別好的,則會畫上一朵花。

高低年級 互相評論

筆者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多簡單又有意義呀!學生評學生,香港學校裏也有不少,大多是比如作文,或者某個問題的答案,在課堂上有其他學生來評論,效果都非常好。中國內地也有提倡由學生鼓勵學生,比如說,一位學生在黑板做對了一道數學題,老師問:「大家覺得小明答得好不好?」全班豎起拇指,指向那個學生,同聲說:「你真棒!」那是非常愉快的景象。由高班學生來評論低班學生的作業,則「蓋有之矣,吾未之見也」!

這裏面可以有幾層意義,都是極為符合學習科學的原理的:

一、人類學習是一種群體行為,學生向學生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

二、對於高班學生,這也是最好的學習。往往有人說:「教,是最重要的學!」一點不錯。

三、這種做法,跨越了獲取高分的目標,把學習的實際成果放到最前面。

四、代替「老師說了算」的批改,減少了「揣摩上意」的意識。

五、這也是充分運用學生的「人力資源」,單是教師批改,往往不勝負荷,以往有些學校因而減少學生的作文次數,以減輕教師工作量,結果是學生寫作的機會更少。

六、由於貼出來了,即等於「發表」了,雙方面的學生都會很認真。

問校長:「低班也可以評高班嗎?」他馬上舉出低班評高班的例子;而且學生看了高班學生的評論以後,還可以有反饋。因此校長把這種方式稱為「打排球」。

自我評論 意義重大

也有學生自評的。有一份數學卷批改以後,學生自己評論自己的過程與理解,那是極為有意思的學習過程,也使學生不會停留在斤斤計較對與錯,也不會停留於分數的得失。

這種學生評論,不論是自評還是他評,看來非常普遍,貼滿全校的作業都是這個格局。還看到六年級學生的作業:主題是昨天家裏晚餐的一道菜。先是一張照片,旁邊是煮法的食譜說明,然後是家長(媽媽)的一段說明或者感想,然後是學生自己的一篇論述或者抒情文章。可見家長也會參與。

從作業又可以看到有一類是「自學作業」。那是學生自己提出額外在哪些方面想多做一點作業,比如說多做幾題自己弱點的數學題。與台灣最近提出的由學生自定寒假作業的原理一樣,都是讓學生多一點自主學習的空間。不過,從貼出來的作業看,這所小學的「自學」還是指「課內」的學習,等於是「自我補習」,但是也算是一種自主空間。

從小學一年級就是如此,可以想像得到,到了大概四五年級,學生的寫作基本上沒有問題,可以自由創作。怪不得這個縣的學生學術表現出眾。

還看到高年級學生學習歷史。課程講的是1904至05年的日俄戰爭,學生須要「出版」一份當年的報紙,報道日俄戰爭。學生搜羅了許多資料,各自發揮,出版的報紙都是圖文並茂,報道詳盡,頗為精采。這是「運用中學習」原理的範例,能夠應用到歷史,真有創意!

校內每一個角落、樓梯轉角,都有放在小桌上的書,一個地方一個主題,學生可以隨意取閱,但限於在校內看;拿走一本書,就得放下自己的一張大名片。當然,得要說明,這所學校全校只有122名學生,學校所在的東成瀨村只有2400戶,而且外來的遷移人口不多,面臨學生人數下降。這所小學已經是2001年由原來的四所小學合併而成的。

很特別的是,每一級的學生人數很不均勻。每一級的人數有超過30人的,也有只有11人的。資源似乎還是比較充裕,幾乎每一班都是兩位教師,或者說一位教師、一位助教。

日本人的特點是認真,學校雖小,也不例外。東成瀨小學校對於教師,嚴格要求每一課都要有「導入」、「展開」與「終末」三個段落,而且規定黑板的「板書」都要在劃定的三個區域內書寫。這恐怕是任何其他國家的教師學不來的,也不一定同意。

制度呆板 態度認真

這是一所公立小學,校長每幾年就更換。我們訪問的三所學校,校長都會戰戰兢兢,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與他們交談,沒有因為任期短而感到有延續性的問題。那種專業傳統,頗不簡單。

秋田的學校也不是沒有遇到挑戰的。陪同的學者說,同一個縣,小學非常精采,但是初中不如小學,高中就沒有那麼出眾。

到了學校,也可以猜想到其中的原因。學校入門大堂一幅牆上,貼着全校每一個學生的夢想,裏面有學生想拿諾貝爾獎,或者當足球明星的,但是大多數都是崇拜自己的父母,希望像爸爸當木匠、希望像媽媽燒好菜。是否學生的生活環境比較單純,因此願望比較樸素?到了高中,要到城市上學,也許就施展不開,雖然小學為他們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這是筆者的猜想而已。

不過,這也是日本學校的一般特點:幼兒園、小學比較靈活、開放、活潑,到了中學,逐漸地給考試的氣氛籠罩,愈來愈刻板、窒息。

看人家的學校,不是去評估,而是學優點。學生評論學生,看來是比較容易實行的,而且可以迅速提高學習效益的途徑。筆者素來不相信種種名堂的特殊教學法,這裏也無意推廣東成瀨小學校的具體做法,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大概念:能夠運用到校內學生的巨大資源,學生幫助學生,不只是在運動場上,不只是課外活動,也不是高班替低班補習,而是把學生的力量融滙到正規的學習裏面。這完全符合群體學習的原理,這方面的潛力,是無可估量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