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2月24日

王于漸 大講堂

政治暴力與社經轉型

訴諸暴力的政治抗爭,是香港於九七後出現的新現象,成因直接源自於數碼年代,新一類從政者逐漸廣受年輕人以及社會上其他疏離分子支持;這類從政者在政治衝突中不惜採用暴力手段,勢將導致泛民與建制兩大陣營的政治勢力重新定位。

暴力政治抗爭的出現有三大成因:一、它反映出社會上日呈深化的惶恐不安與齟齬頻生現象;二、九七後特區政府未能有效處理各項社經挑戰之餘,亦一直拒絕落實政制改革以解決問題;三、激進知識分子思想冒起,年輕一輩在其影響下,面對社經鴻溝日深,既一腔憤懣,又欠缺忍耐力,認定現行制度在道德層面已告破產,須加以改革甚至徹底推翻,以挽回人性尊嚴。

現時上述因素均見諸本地社會,只是仍未有系統地形成政治運動而已。雖然未成氣候,但此三大成因並非能於一時三刻處理,暴力政治抗爭亦難望於一時之間平息。

社經鴻溝問題日趨嚴峻,在新一代尤其明顯。上一代人認為個人成就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但時下新一代並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故而抱怨「制度」不公。

社經鴻溝於1980年左右開始萌生,當時出現兩大形勢:一方面中國內地展開改革開放;另一方面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最迅速的發展。受到這兩大變化同時衝擊,引發香港社會、經濟以雷霆萬鈞之勢作出轉型,而香港恰似置身移動的地殼板塊當中,使轉型獨有地矛盾。

經濟不均與經濟衝擊

回顧近30年來香港的發展,既開創前所未見最光明的時期,亦帶來黑暗的日子。若能借助中國的開放機遇,在環球經濟一體化衝擊下履險如夷,盡得其利,可說如夢想成真;但對不少未能把握良機的香港人,境況卻是每況愈下。社會不同階層的際遇懸殊,社會鴻溝於是日益加深。

從1980年代中開始,隨着製造業北移,香港經濟起飛,蓬勃一時;適逢美元疲弱,利率偏低,本地通脹率在1991年一度達致13%高峰。由於人口結構轉變,勞動人口不增反而老化,本地勞動市場日形緊縮,薪金於是水漲船高。

及至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所及,香港經濟旋即陷入二戰以後最低潮。即使時至今日,明白後果之嚴重的人依然不多,期間經濟危機歷時長達6年,社會上不均與分化現象更形惡化。

當年的危機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在聯繫滙率制度下港元與美元掛鈎,經濟調整受到限制。東亞及東南亞各國為求減輕經濟衝擊,紛紛把本國貨幣貶值,惟有中國與香港例外。1997至1998年間,各國的貨幣貶值比率如下:日本7.4%、南韓32%、台灣14.2%、新加坡11.3%、泰國24.8%、馬來西亞28.2%、印尼71%、菲律賓27.9%、越南11.9%。

基於實施聯繫滙率制,香港須承受通縮之苦,1997至2003年期間,累計消費物價指數下跌11.6%、累計GDP平減物價指數下跌16.3%、名義GDP下跌8.5%,失業率卻升至8.8%的高水平,實質利率更創二戰以來的頂峰——實質最優惠貸款利率高達12.9%,實質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亦飆升至9.8%的高位。

這些數字所反映的疲弱經濟,乃自1929至193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之最,其時該國累計消費物價指數下跌18.7%、累計GDP平減物價指數下跌19%、名義GDP下跌11%,而失業率高達24.9%;足與70年後香港經濟產值跌幅比擬,尚幸香港有賴高度靈活的勞動市場與年輕人口的負增長率,失業情況所受衝擊遠比美國當年為低。

着眼日本,在1994至2013年20載的「迷失年代」的經濟表現,亦好不到哪裏,累計消費物價指數下跌1.2%、累計GDP平減物價指數下跌19.8%、名義GDP下跌3.2%,失業率卻達5.4%頂峰;若把各項按年負增長計算在內,則經濟表現更差得多——累計消費物價指數下跌5.7%、累計GDP平減物價指數下跌20.2%、名義GDP下跌16.3%。

綜觀港、日、美三地的數據,我認為香港經濟所受打擊尤甚於日本,足與美國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長遠而言,在經濟上產生的極度嚴重後果,則在於香港的有產階級(haves)與無產一族(have-nots)之間的鴻溝從此與日俱增。

即使2003年後本港經濟一度復甦,隨即遭遇2008年金融海嘯而轉趨惡化,因而陷於美元疲弱兼利率偏低的困境。在量寬壓力下,資產價格恢復上升,社會上有物業者與無物業者之間分歧擴大,而經濟差距不在收入而在財富。

香港現今的財富差距,主要由於近數十年來樓價騰飛,加上期間的固定滙率制而變本加厲(其效應僅於亞洲金融風暴時稍微減弱)。這些後果並非1980年期間任何人士所能預見的。

社會不均與社會衝擊

中國對外開放,適逢其會的戰後一代香港人,不少都能把儲蓄用作物業投資,從中分享繁榮碩果。隨着雙程證限制放寬,內地遊客大批湧至,零售物業價格更大幅飆升,誠然就業機會大增,但受惠最多始終是業主。

遊客區內居民每遇諸多不便,政界中部分激進分子未幾更以此作為民粹式政治議題,激發社會衝突;內地孕婦成為本地醫院產房常客、跨境走水貨(特別是嬰兒配方奶粉)活動、Dolce & Gabbana尖沙咀分店外禁止香港人攝影風波等紛爭,更令內地訪客與香港居民矛盾日深。不過,對社會影響最深最廣的一環,還在於跨境婚姻,主要在本地低收入及中下收入階層之中較為普遍。兩地婚姻互通,一方面固然有助拉近居民距離, 另一方面難免產生種種社會問題。

最為顯著的效應主要是:一、對香港租住公屋單位的需求構成巨大壓力;二、低收入已婚男性離婚而另娶內地新娘的趨勢造成不少破碎家庭。

現時全港戶主年齡在65歲以下的公屋住戶中, 有新移民成員的佔40%。1981年,公屋住戶中僅有51.4%收入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但30年後,於2011年竟已飆升至80%。公屋已成為低收入新移民家庭聚居之所,又有不少為女戶主的低收入單親家庭,她們多遭前夫離棄。

生於1990年代又在公屋成長的草根階層,親身經歷中國對外開放以及全球經濟融合的環境,對政治經濟學自有一番領會,甚或由此一世代中身受其害或失敗者的真實遭遇可見。

此等轉變全都濃縮在一個世代之內發生,難怪1950年與1960年代出生的一輩與八十後和九十後的人生觀如此南轅北轍。縱使參與激烈抗爭的違法者為數甚少,卻不乏網上的沉默支持者,其實抗爭者所籠絡的對象,正是這批網上「粉絲」。

歷史屢屢證明,暴力政治抗爭有其經濟、社會、 思想意識因素;往往都是社會經歷社經徹底轉型,遺下重大創痕及難以化解的矛盾。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德國,在經濟、社會、道德以至政治層面一一百孔千瘡。在恐共心理驅使加上在機會主義的形勢下,德國民眾最終甘於接受希特拉上台,這不單教自己深受其害,猶太民族以至全球蒼生更飽受摧殘,總結計算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有2.6%在二戰中犧牲。

有誰能預見香港竟在僅僅一個世代之間產生如此深的社經鴻溝!前線社工、工會分子及非政府機構服務提供者與草根階層(尤其是新移民家庭和單親家庭)密切接觸,雖然覺察事態惡化,但對於逐漸浮現的問題實際上有多嚴重、涉及層面有多廣,卻未必掌握。我深信即使對有關問題的嚴重程度未能充分認識,然而實證研究數據俱在,也就不容置疑;暴力動亂雖屬可悲,且應受到嚴詞譴責,但卻希望能對社會產生警報作用。

社經困乏與不均趨勢沒必要引致政治動亂,遑論暴力動亂,然而種種示威活動在民間實在不乏同情和支持,就此各有關方面實有必要從知識與政治層面考究其原因。本欄將繼續探討有關課題。

王于漸_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

要重溫王于漸教授文章中英文版,可登入信報網站:www.hkej.com或以下網址:www.wangyujian.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