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27日

任慧文 北京政局

供給側改革破經濟困局

自從2015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只有從供給側入手推進結構性改革, 才能破解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困局之後,「供給側改革」成為輿論評析的熱門話題。直到2016年1月18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講話時,還特別談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這就顯示供給側改革將成為2016年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中國經濟專家指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艱難境地,巨大需求與過剩供給錯位矛盾十分突出。解決這一結構性矛盾成為破解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核心所在。只有把供給側結構性問題解決了,才能使資源從過剩領域轉移到符合市場需求的領域,經濟才能重新煥發活力。

供給產品 不合需求

當前中國經濟主要矛盾,說白了就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主要表現為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重大變化而作出及時調整。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需求已經發生了如下的重大變化:一、隨着外部需求收縮和傳統消費需求飽和,大量傳統產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存量供給遠遠超過市場需求,供給端大量資源無法在市場上實現而被低效佔用;二、隨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各類消費需求的安全、品質等的要求明顯提高,而中國消費品的供給,規模有餘卻品質不足,市場魚龍混雜、價格扭曲、真假難辨,嚴重削弱了居民的消費信心,於是出現了出國大量買奶粉、藥品、衣服、牙膏甚至馬桶蓋等現象,某種程度實屬無奈;三、隨着住和行為主的消費得到基本滿足,居民消費升級明顯加快,日益向個性化、高端化、服務化發展,有很多新的需求卻沒有有效的供給跟進。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價格,價格訊號引導資源配置,進而實現供求在宏觀上的動態平衡,這是市場經濟的一條基本規律。

中國經濟專家指出,內地當前的情況, 表面上是需求乏力,實質則是供給調整不能適應需求變化;引發經濟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的,而非一般短周期波動。化解產能過剩、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供給創造需求是重建供求新平衡的關鍵。這也是高層為何如此重視並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供給改革 5大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供給側改革有5大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就是要化解產能過剩,而處置「殭屍企業」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要以壯士斷臂的精神淘汰「殭屍企業」,決不能讓其遲滯供給體系提質增效的步伐。去庫存,主要是化解房地產庫存,目前,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庫存壓力比較突出,要制訂化解庫存方案,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相關方面將制訂實施一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其住房需求。去槓桿,就是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高層已明確,要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降成本,就是要幫助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降低成本,具體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6個方面。補短板,就是要着力擴大有效供給。未來將在4大領域發力,即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

中國經濟專家指出,5大任務或曰5大政策是邏輯緊密的政策體系,缺一不可。核心指向是通過化解庫存量,引導資源流向更有活力更有需求的行業和領域。

欲去產能 須除「殭企」

經濟專家特別強調,在供給側改革的5大任務中,最為緊迫的是化解過剩產能。近年來,伴隨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和內外需求不足,產能絕對過剩和周期性過剩同時顯現, 嚴重危害經濟發展,並引發惡性循環。產能過剩已使整個社會再生產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過程整體循環不暢,阻礙資源的優化再配置。如果說5大任務是2016年的主戰場,「去產能」即是首要戰場,關鍵一役是如何加快處置「殭屍企業」。

所謂「殭屍企業」,主要是指那些處於停產或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而存續的企業,是過剩產能問題最嚴重最集中的體現。當前,化解過剩產能仍面臨地方政府、地方法院系統、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等多重障礙。

專家認為,化解過剩產能,處置「殭屍企業」是實現新舊動力轉換的重要條件。產能過剩使勞動力、土地、資金等大量生產要素被「殭屍企業」所佔用,無法有效進入新興產業,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殭屍企業」的大量存在,造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扭曲和資源錯配,還使潛在風險不斷積累,延誤化解風險的時機。有鑑及此,應下決心停止對「殭屍企業」輸血和各種形式的保護,整個社會再生產才能重新實現良性循環,經濟社會也才能獲得新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