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1月13日

鍾志強

養老金提取年齡才是重點

筆者曾於2013年4月撰文【註】,提出全民退休保障可通過把養老金提取年齡定於80歲(下稱「80歲方案」),以達到財政上可持續、覆蓋全體長者、降低經濟審查和緩解長者長壽風險的目的。

文章刊出後,有關提議可說是水波不興,無論2014年周永新教授發表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抑或政府剛發表的《退休保障前路共建》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均沒有考慮以大幅度調整養老金提取年齡作為平衡可持續性的基礎,各方堅持以65歲為起步點的全民退保討論,經歷兩年多,只能說是原地踏步,了無寸進;直至近日看到雷鼎鳴教授透露打算倡議把養老金提取年齡定於80歲,為這一個構想添加一點新動力。

社會常把長者悲情化

「諮詢文件」把討論聚焦於兩項同以65歲為起步點的「不論貧富方案」和「有經濟需要方案」。筆者支持政府引導社會放下「不論貧富方案」,這是理智和踏實的一步;至於「80歲方案」是極有潛力的「有經濟需要方案」替代方案,它能化解經濟審查和標籤效應的指控,對中產長者又可帶來好處,財務可持續性也與「有經濟需要方案」相若,政府應盡速對「80歲方案」展開研究。

無論「80歲方案」或「有經濟需要方案」,筆者認為其理念有多項共通點,優於「不論貧富方案」:

一、不把長者悲情化和標籤化。「不論貧富方案」把百萬計65歲以上長者過早標籤為經濟上均須幫助的一群。

二、提供機制讓長者可以緩解長壽風險,不必儲備過量資金應付只有二至三成機率到達的歲數,讓大部分長者於退休前期有更充裕資金應付生活。

長者於一般退休年齡前期(65至70歲左右),大可因應健康和財務狀況,繼續工作,累積更多積蓄,這無疑不只是一小撮長者的選擇。社會輿論往住自相矛盾,社工界、年輕人和傳媒推動全民退休保障時,喜歡把長者繼續工作悲情化和標籤化,一方面社會對推動長者就業的社會企業加以稱許,另一方面卻對拾紙皮的長者悲情化。

以社工界為代表支持全民退保的一方一直堅持,全民退保不是扶貧,只有全民退保才公平。筆者想指出的是,如果社會把眼光放遠一點,貧與富不一定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界線,「80歲方案」和「有經濟需要方案」對富者(中產長者)同樣有好處。

以一個中產(有自置物業)長者二人家庭A為例,退休時65歲,有200萬元積蓄作為退休生活開支,這樣的家庭可算是貧富二元劃分法中的富戶,在「80歲方案」或「有經濟需要方案」下俱不能領取福利,他們會憂慮積蓄不足以終老。

不過,家庭A的生活仍可大大得益於「80歲方案」或「有經濟需要方案」。如果沒有相關方案,家庭A有必要考慮比常人長壽的經濟風險,把積蓄分攤在一個較長時間的退休期使用;有了相關方案,家庭A毋須過度憂慮比常人長壽的經濟風險,如果他們每月的支出為10000元,積蓄可供他們生活到80歲,或直至積蓄下降至有資格領取「有經濟需要方案」下的養老金的水平為止(以「諮詢文件」的125000元計算,會是80.6歲)。

貧富子女所得有別

如果兩人能夠活到90歲以上,便可享受有關養老金達10多年之久;如果兩人壽命比常人為短,只活到75歲,他們已按自己的原有分配於65至75歲期間用去60%積蓄,其房屋和餘下資產會由子女承繼。

這個例子表明,即使政府不推行「不論貧富方案」,中產長者家庭仍然會因相關政策而可大幅改善退休生活。

周永新教授認為,「有經濟需要方案」等同政府要在貧窮長者中找出更貧窮的一群以提供幫助,即是要長者承認自己是最貧窮的才可領取資助;他相信,社工界因而覺得方案存在標籤效應,也認為這是引起社會爭議的根源。如果社會(特別是社工界)不簡單地把人劃分為貧或富,確認長者無論貧富,他們到一定階段,必然需要更多社會支援,毋須因而感到羞恥。這樣的話,標籤效應何來?

針對「不論貧富方案」,除了錢從何來,筆者認為各方還要想一想錢最後要去何方。

政府推算,「不論貧富方案」比「有經濟需要方案」到2064年時會多派差不多20000億元,如果有關方案多派錢的目的只是讓有幾十萬元資產以上的長者更有安全感,部分長者則會把積蓄留起,以備不時之需。

留起積蓄,這在個人層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政府提供資源收取稅款,然後派發,但可能高達50%以上的養老金給儲蓄起來,到長者離世後,以遺產方式給予後人,到時,富裕長者的子女有機會分得最多資產(包括長者住所),貧窮長者的子女所得資產卻不見得很多,這是「不論貧富方案」倡議者所樂見的後果嗎?

相對而言,筆者仍然比較支持「80歲方案」,這個方案技術上可能更能鼓勵中產子女家庭與長者同住,因為長者領取養老金毋須審視家庭資產;這個方案也更鼓勵中產長者通過逆按揭或縮小居住面積(套現)等方式補貼生活開支。

總括而言,筆者支持政府與社會進一步研究「80歲方案」和「有經濟需要方案」。

註︰〈香港「第二代人」的退休保障需要〉,刊2013年4月29日《信報》(https://ah1ding.wordpress.com/2013/04/29/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