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24日

葉建源 專業為公

挖肉補瘡難解合約教師問題

教師編制人手不足的問題,一直纏擾中小學多年,政府一直沒有積極回應教育界要求增加常額編制的聲音,反而以短期現金津貼(Cash Grant)等形式讓學校聘請人手或購買服務,催生出短期合約教師和教學助理;不少年輕教師無法進入編制,只能以短期合約的方式受聘,有些更持續多年,待遇未得到合理改善,還須經常轉職。

自出任立法會議員以來,我一直要求教育局正視問題,近日終於有消息指教育局正研究解決合約教師問題的措施,總算是踏出積極的第一步。可是傳聞未知是否真確,而當中的方案又只屬片面,並非完整,甚至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凍結上限下調至5%

根據傳媒報道,政府正研究把每所學校常額教席凍結上限由10%下調至5%,藉此增加常額編制數目,讓合約教師轉職為常額教師,估計受惠人數高達2000人(筆者覺得頗為高估)。

現時,學校可以把最多10%的常額教席凍結,並把相關的教師薪金轉為現金,用以聘請合約教師或教學助理。舉例而言,假設一所學校有50人的教師編制,若凍結10%的教員編制,即可凍結5個教席;由於可凍結的教員職級沒有限制,假如學校選擇凍結3個高級學位教師編制(SGM)與2個學位教師編制(GM),便可聘請10名或更多薪金較低的合約教師和教學助理。對於學校而言,5個教席可換取更多的勞動力,實有其吸引之處。不過,這個做法同時令教師升職機會減少,年輕教師轉為常額的機會降低,新教師的待遇實質下滑,對校內士氣、整體教師行業的發展都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故不少學校沒有用盡10%的凍結上限。

因此,按照傳聞中減至5%的構思,學校日後可凍結的職位將減少一半,即時的效果是編制職位數目上升,部分合約教師因而受惠進入常額編制。可是,在原本用以聘請合約教師的現金減少下,可能導致更多的合約教師即時面對裁員的情況,隨時適得其反。這種挖肉補瘡的處理方式,絕對不應採用!

合約教師持續面對多個問題:

首先,在學校編制長年沒有調整下,年輕教師難以入行,較幸運找到教席的,也只能選擇待遇較差的合約教師或教學助理職位。

其次,根據教協會早前的調查,合約教師的合約偏短,九成合約只有一年,工作極不穩定。

其三,他們的薪酬待遇並非根據薪級表釐定和調升,工作卻與常額教師無異,導致同工不同酬的情況。由於合約教師工作朝不保夕,他們常要擔心來年續約的機會,更要轉換不同學校任教,不但令他們士氣低落,更無法繼續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直接影響教學質素。因此,我認為制訂解決合約教師問題的政策時,應全面處理上述問題。現時傳聞中的方案只可解決部分合約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而年輕教師難以入職和工作不穩定的問題卻未有解決,甚至會變得更為嚴重,令部分現職合約教師即時面對裁員風險,政策衍生的副作用不容低估。

編制不足是癥結

事實上,合約教師的出現,緣於教師編制追不上實際需要。現時學校的教師編制是以「班師比例」(class-teacher ratio)釐定,初中為1:1.7;高中為1:2.0。這個比例沿用多年,亦落後於其他鄰近地區,例如內地、台灣和澳門的初中班師比例約為1:2.0至1:4.0不等,高中則約1:2.5至1:4.3不等。

在班師比例未有提高的情況下,學校只能運用不同資源聘請合約教師應付日常教學需要。以2013/14學年為例,中學的實際「班師比例」(即把編制內外教員一併計算)已達1:2.3,反映現時的中學編制人手根本不足以應付實際教員需要。

因此,當局若要解決合約教師的問題,治本方法必須先要改善教師編制,否則,任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理方式,都是捨本逐末的。當局推出任何措施,也應輔以足夠資源,不能讓學校在現有的有限資源中左支右絀,最後影響教學質素。

葉建源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