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24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若問區選其中意 好一杯港式奶茶

一、

第十屆區議會選舉已於二十三日凌晨「圓滿結束」,本報有關報道的標題〈政爭推高投票率 現任議員紛落敗〉,概括了建制泛民各有多位立法會議員失意下馬的選情。

本屆登記選民共三百六十九萬多(新登記選民二十萬左右,其中有十八歲至二十歲的「首投族」約六萬佔百分之二十五),投票人數達一百四十六萬八千餘,投票率百分之四十七,比去屆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四,增幅百分之十二強;這些選民在八百六十七名候選人中選出三百六十三名議員(十八區議會共有四百五十八個議席,扣除鄉事委員會二十七名當然議員及六十八名自動當選),據《立場新聞》的數字,建制得二百九十八席,比上屆少十一席;民主陣營(泛民?)得一百二十五席,比上屆多二十五席,而這與「傘兵組織」得八席及新民主同盟增七席(共得十五席)有關。

大體而言,選舉結果顯示當局希望「票債票償」的願望落空,選民並不以為當時立法會否決北京強加於香港的政改方案錯誤!就此角度看,這次選舉結果反映了建制派當初取態之偏頗與民情不符。

政治論者觀察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區議會選舉,得出「高投票率對泛民選情有利」的結論,這種情況可說符合本屆的選情,建制派雖然仍取得不錯的成績,保持了「最大黨」的地位,但本土生力軍與傳統泛民議席均有合理的此消彼長。

政治學者對本地選舉(立法會及區議會)的方方面面,都作過研究,但對已有近九十萬名於回歸後陸續來港的同胞在選舉活動中擔當的角色,似乎未見有系統性分析;這些人中有多少是適齡選民、多少登記為選民以至他們的政治屬性,都是值得深入調查的。從這次選舉的結果看,在沒有任何具體可靠統計參考下,筆者估計這批新歸化為港人的內地人士,並非一面倒投入建制派懷抱。

二、

大體而言,本屆是回歸後甚至從一九八二年區議會成立後一次比較健康的選舉,雖然支持回歸後新興權貴利益的所謂「建制派」,仍有動員「誘選」、「鎅票」的勢力和財力,但低劣的「蛇齋餅糭遊」不再那麼張揚。這種競選情勢,便如投票日的天氣,算是清朗未致那麼烏煙瘴氣。

選舉結果讓港人清楚看到香港的政治光譜已起微妙變化。經常在立法會會議爭個面紅耳赤的現役立法會泛民及建制派議員,作為區議員候選人,均有重量級人物敗北落馬,不能連任。這種選情,反映了立法會議員在地區工作上,不孚眾望的趨勢日漸明顯;按照常理,立法會議員曝光率高、知名度夠,這些對選舉極為有利的優點,現在竟起不了作用。這種情況,適足以反映這些資深議員的工作態度已不符地區選民的期望(或他們的言行及為人不為選民敬重),這是有關議員及其所屬政治團體要深切反思反省的。

此次選舉結果還讓大家看到一種政壇新氣象,此為有不少無論是愛國高於愛港、還是愛港甚於愛國的年輕人闖出一片天,他們青澀稚嫩的孩子臉雖未能完全取代鍾樹根、王國興輩那種帶着革命樣板式的神氣,但他們未受政治污染的朝氣與服務社區的摯誠,令人看到在泛民與建制以外「第三勢力」崛興的好兆頭……。若果泛民果如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所說「很多新人上位,黨內更替成功」,是政黨發展的正道,設法讓「新人」出頭、「舊人」退居幕後(成立智囊以「軍師」自居之風將蔚成時流),對政壇的進步肯定有幫助;而建制派尤其是有共黨背景的,少點黨棍嘴臉,多點公道、踏實、理性,擺脫仗權恃勢靠攏黨官而崛起的惡劣形象,那才有利於該黨爭取選票及香港政治的健康發展。

三、

建制派壟斷區議會的情況,對很多追求公道持衡、機會均等的香港人而言,是香港政壇畸形和政治失公的其中一個原因。這次選舉有不少不從屬於任何政治團體的「政治素人」和曾在佔領運動中盡過心力的「傘兵」參與並取得不錯的成績,可見他們追求的理想有很大迴響。然而,要打破建制派控制區議會的形勢,絕非朝夕可至。區議會到底是香港建制的一個重要環節,亦是港共利用財力、組織能力建立的政治根據地;主張香港開放、民主而不圖以「買怕方式」或「叩首形式」換取北京賜香港以民主的年輕一代,欲在建制的政治根據地謀取立足點,以發揮本事、弘揚公道,自然不是易事,加上那跟追求變天搞革命完全不同,所以他們必須先有進入「政統」規囿的克制,放下「革命」思維,「深耕淺種」的活動因而不應受打壓。作為政壇旁觀者,筆者以為要「取信於民」,來自土共建制派的新臉孔不應有太多並非發自內心的「愛國激情」;而「傘兵」及「素人」的言文行為則不應予人以「造反」氣息!無論如何,經過政改一役、雨傘聚散,大多港人人心思「淨」,既不喜見政治人物作風過揚、過土、過拙或仗北京之勢不顧本地民情,又怕追求民主的新一代過洋(洋氣)、過激和過分衝動。

這次選舉令筆者想到當前港人選的這杯茶,不是龍井、大紅袍、格雷伯爵或薄荷茶,而是獨步香港的港式奶茶!在「兩制」之下,我們不能照搬內地的意識形態,當然亦不能事事以西敏寺、白宮的作風為藍本,香港瞻前顧後,「通功易事,以羡補不足」,從地區性政治的實踐中,找出一條最適合香港人的道路──一杯最合港人口味的好茶!

四、

以有學養有理想的年輕一輩為核心的「第三勢力」的崛興,必然令北京加強教育港人,以補他們對「國家認識不足」的缺陷。當局肯定以為只要他們受「再教育」,便會改變抵制建制和抗拒北京的心態。事實上,為了令若干年後香港與內地「無縫接合」,現在雖為時尚早,卻是開始有序地把「國情」灌輸給港人尤其是青少年人的時候,「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需要時間慢慢發酵的。筆者不但不反對這種工作,而且早在本欄指出確有此必要;不過,有關方面應深切明白提供給港人學習的「國情」,無論是歷史、政治、經濟以至民俗等,都必須未經扭曲、刪改,不然只會弄巧反拙!道理很簡單,在香港這種資訊撳掣可得的開放社會,任何滲進「水分」的材料都無法不被馬上揭穿的,如果當局有意隱惡揚善或選擇性地忘記歷史(及無中生有創造歷史),注定會有反效果……。在團結香港基金周年慶典上,創會人、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語重心長」地指出,香港所以有「社會問題」,皆因「港人對國家認識不足」(及泛民議員拉布導致社會持續內耗),這點觀察是對的,問題是要怎樣做港人才能對國家有正確的認識!也許團結基金應在這方面動動腦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