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0月7日

王永平

普選無望 法治堪虞

回望一年前發生的佔領行動,對筆者而言,最貼切的形容詞是「百感交集」。從戴耀庭提出佔中構思開始到佔領被清場期間,我一共撰寫了十多篇評論文章(其中最多讀者看的兩篇可在「熱門文章」名單上找到)。重溫這批文章後,我發覺一些看法變成事實(例如佔中不會和平、佔領不會改變8.31決定),但一些評估卻沒有落實(例如新登記為選民的青年數目會大幅增加)。無論如何,這場歷時79天、根據中大民調有高達120萬港人透過不同形式參與的運動,為香港帶來的深遠影響,不可能在一年後完全呈現。

因此,本文只是嘗試作出一個階段性的分析,並據此指出導致佔領行動爆發的種種問題不只沒有解決,部分更加劇。同時,在普選遙遙無期,甚至是無望之際,佔領期間出現爭論的香港法治更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

由從未出現過的佔中到佔領被成功消耗掉這段日子裡,參與者的主要目標是爭取不受中央操控的真普選。但像古今中外所有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一樣,刺激香港群眾上街的原因包括對社會、經濟狀況的不滿,例如財富及權力被少數人壟斷造成的不公義,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多年來的收入(遑論前途)有退無進,近年樓價及租金與港人入息完全脫節後還不斷飆升等。這些問題沒有因為佔領完結而消失,亦沒有因為政府在政改被否決後揚言從此專心經濟而有所改善。一年過後,即使不計普選無望,參與或同情佔領的港人找不到半個理由改變對政府的疏離或厭惡。

另邊廂,撇除搵到着數的識時務政治人、學者、作者,因為當時佔領損害個人利益而支持清場的港人,今天對政府是否多了信心或好感?答案肯定是否。首先,他們大多數的經濟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其次,政府近期連番施政失誤(嚴重者如驗出鉛水)更直接損害他們的日常生活。現在連爭取選票的建制派也不敢撐政府,甚至有需要踩多幾腳。今天政府應對之道只剩下不斷拖延迴避(例如鉛水解決無期)或諉過他人(例如指有人對內地遊客失禮導致來港旅客人數下降)。

佔領令梁特首成為中央眼中的板盪「忠臣」,但他在佔領後卻未能乘勢轉型為幹實事的「能吏」。佔領期間,建制各派團結在反佔中的旗幟下,連「超然」的梁特首也率領局長簽名表態。今天梁特首卻遭受新舊愛國人士圍攻。泛民陣營亦四分五裂,連溫和也有等級。

假如說佔領撕裂香港社會,今天的情況是變本加厲。佔領區內「沒人代表我」是運動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今天不少港人眼中的景況是個無領導、無權威、不信政府、不信傳媒、不信政黨的死胡同。這不是佔領完結的後遺症,而是宣稱擁有全面管治香港權力的中央和有憲制責任向特區問責的特首,沒有好好檢討佔領為何發生以及汲取教訓,謀求解決之道所造成的惡果。

作個政治不正確的比較。六七暴動的主因是內地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維蔓延至香港。但事後港英政府不以成功瓦解這場政治暴亂作總結,而是深刻檢討導致暴動的內部社會、經濟因素。結果是政府跟着在勞工權益、社會福利、房屋、教育、醫療等方面作出史無前例的利民措施。

此外,當年由英國人當港督及全部主要官員的殖民地政府,認為六七暴動其中一個重大教訓是政府與市民的溝通不足,令政府未能充分掌握民情。於是暴動後一項新政是把新界的理民府制度擴展到市區,後來演變成為今天的十八區民政處及區議會。

相比之下,在有百分百中國人血統的特首及主要官員的領導下,今屆政府在佔領後連一份中肯的民情報告也寫不出來。(讀者可在網上找到政府發表的社會及政治情況報告和我有份參與的公民社會聯合行動發表的民間民情報告,然後比較兩者的內容。)政府報告結語指按《基本法》及人大相關決定落實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是港人的共同願望。這足以證明今屆政府是以政治正確凌駕一切(包括理應反映事實的民情)為最高施政方針。

更大的問題是這個政治正確為主的施政方針是以一國在上,港制在下為基本原則。在這個思維下,佔領對中央的最大教訓便是港人不愛國,不認識國情,包括不認識中央定義的一國兩制。這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特首超然論的背景。當這個說法被質疑為損害香港法治時,有內地《基本法》專家更提出海外法官參與終審法院審案的安排為只屬過渡安排的觀點。於是不在其位的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也罕有地撰文駁斥此謬論。

佔領發生是因為不少港人不接受由中央操控結果的「普選」。佔領失敗完場反而加強部分官員對一國思維應伸延至香港司法制度的信心。(去年一國兩制白皮書已有法官須愛國的說法)。這樣的話,香港的法治便岌岌可危,而這是香港經歷佔領後最嚴峻的新考驗。除了保持警惕外,港人在有需要時必須發聲及行動。

請登入信報「信博」發表意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