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11日

何漢權

語文政策 錯上加錯

英人統治香港超過個半世紀,終究是老牌殖民帝國,刀槍大炮總不及語言文字的揪心,要在香港有出頭天,掌握熟練的搵食工具——英文,甚為重要。殖民管治者用心擺設,香港大學要全英語授課,由此而產出的政務官(AO)、醫生、律師、工程師與會計師等等專業領域,是無英不行,語言文字總要追隨由此衍生的一套價值、一套歷史文化,「良性」循環,一代又一代的勞心者傳承;勞心者就是治人,要做治人者,就要贏在起跑線上,要學好英文,儘管祖宗十八代串連起來,都是不折不扣的中文人。

贏在起跑線上、學好英文,除家庭語境營建外,最重要的教育現場,當數學校系統,九七年前英人統治的個半世紀,歲月漫長,但英文十分重要的觀念,早已完全牢固地深入民心,真正深諳英文的、完全不懂英文的,都會不約而同指出,好學校都是英文的學校;於是,不少學校的冠名稱號,為着要叫好叫座,就得上穿下插,加上「英文」兩字。

殖民地統治者明白,只要緊握英文作為勞心者治人的必備工具,小學、中學乃至大學自然會以「英」為馬首,無形之手自然運作,再不需要硬性制度規管,分「英」分「中」,這叫殺「中」不見血,高招一着。

【第一錯】

九七回歸前後,上層管治好英道者依然,專業壟斷英文必須,但眼前是主權移交,「一國」先行,總得要多點看看中文;而教育改革興起,管理主義與教育專業要相輔相成。心情複雜矛盾,政府開始正視部分學校打着英文招牌,只用作招徠學生入讀,卻未有理會英文教學對不少學生學習所造成的障礙,這叫掛羊頭賣狗肉!

加之,無數的教育研究都指出,在中小學的學習階段,應以母語學習為主體,再加強第一外語(香港是英文),甚或第二外語,這樣的模式,學生的學習是最大的得益!

其時的教育署,就橫生聰明,要定下《中國教學語言強力指引》,原欲全部中學都要採用母語教學,若要用上英語的,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但教育署上頭的,還有政務司的高官在,保留英文中學的命脈,幾乎是全等於香港的前途保證,因此,政府令下,130多所的英文中學得以掛牌繼續培育人才,其餘的300多所中學,就得要硬性採用除英文科外,全要用中文授課。

至於界定「英中」,「中中」貴族寒門的標準如何界定?行政管理的腦袋一拍,凡收取全港一級(Band 1)首40%以內的學生,其數量達到85%或以上者,就可稱為英文中學;反之,則得要成為中文中學,這是政府欽定的教學語文的二分、帶歧視並不公平的政策。這是第一個錯誤!

【第二錯】

沿着此不公平的語文二分政策框架,6年前的教育局提出語文微調,把全英文中學擴展至可設立「英文班」的中文中學;即是說,一間中學,若有其中一班達到收生Band 1全港前列40%的85%之比率,就可開一班英文班,餘此類推,一班算一班,兩班算一雙。

於是,有全英語班的英文中學,這些俗稱的Band 1學校,家長最歡迎;有半中半英的雙語班中學,這是Band 2學校,家長勉強接受;學生成績最差採用全中文授課,這是Band 3學校,當子女要派入這些學校就讀,家長顯然是極不情願,學生亦會先失信心。這是政府政策企硬劃分下的惡果,這也是教學語文政策的第二次錯誤。

【第三錯】

6年前的語文微調公布,教局許下承諾,6年一周期,屆時將會作出檢討,兩年前又訂下英中上落車的標準,辦法依然採取「拍腦法」的標準,說的是去年與今年的平均數,各校的收生如全校收取全港首40% Band 1的百分比達到85或以上者,可保留英中旗號,收生情況是風光如畫;若未能達到「85」的標準者,就要離開英中列車,從而要對家長和學生負上責任云云。

6年難過,語文微調政策終屆檢討之年,想不到教育局的檢討政策,就是不用檢討,所有掛牌英中的,不用檢定是否達標,一概維持現狀,並謂要再過6年後,方再檢討。

連筆者在內,不少前線教育同工都認為,此一「不檢討」的教學語言政策,是不公正、不公平與不公道的政策,這也是出爾反爾,是赤裸裸的親英中、棄中中的歧視政策。

猶記6年前的英中、中中的分校分班制定,中中要開設英文班的,是不折不扣的,必須達到「85」的Band 1比率標準,才可獲准開設英文班,教育局官員的批核標準也是一個也不能少,要十足夠秤才有資格開設英文班。

如今,為何有30多所不達標的英文中學卻可以如此獲優待,不用下車呢?對那些積極進取,於學業、活動和品德教育都齊頭並進,日益受家長歡迎,收生Banding不斷提高的中中來說,公平嗎?教育局的「不檢討」政策,是否認真要有檢討的必要呢?獎賞無方、懲罰無道的政府政策,是謂公權的濫用,錯上加錯,是謂大錯!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