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4月9日

劉端裕

香港需要什麼樣的免費電視?

亞視不獲續牌的鬧劇,不是終結,港人正期待新劇上演,主題是:香港需要什麼樣的免費電視台?此時此刻,這套「港劇」需要不同的編劇、演員與導演來傾力演出,才可以成功。

我們如何看現在的免費電視問題呢?1989年我在《明報月刊》與其他國際傳播學術期刊寫有關香港的電視問題時(當時是談有線電視發牌),我集中於探討政府、服務提供者與市民的三角關係。不過今天研究香港問題,需要多加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就是北京領導人。

我一直認為,政府的責任起碼有兩個:(一)為市場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以及(二)為市民爭取最佳的利益。前年(2013年10月15日)發免費電視牌照的過程,香港特區政府是全盤失敗,結果是引起公憤,甚至變成是反政府的社會運動。

開放市場 適者生存

服務提供者可以提出本身的意見,參與政策制訂。現有的服務提供者曾經提出反對,認為香港的電視廣告市場太細,不能讓太多新來者加入競爭,最後變成各敗俱傷。不過,香港是個自由而開放的市場,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政府不需干預,因為如果有服務提供者看到市場的潛力,自然會加入競爭,賺勢蝕貴客自理,毋須政府操心。

在利用電視作為娛樂和資訊渠道這問題上,香港市民,不管年齡,大多勇於發言,他們用傳統與新媒體來要求與督促政府做事,對政策制訂有影響,迫使政府多做工夫,不能得過且過。

不過,儘管特區政府、服務提供者與市民三者的努力,也有人認為原來一切都是徒勞無功,最後決策人是來自北京。事實上,現在因為亞視牌照問題,正是一個好時機,讓我們重新探討香港需要什麼樣的免費電視,毋須猜測北京的意願或是北京是否有干預,可以按照本身的需要來做。

我看媒體的發展與政策,一向愛用這個思考架構來分析,包括:(一)內容創造、(二)內容傳送、與(三)用者的喜好與興趣。

第一,內容創造。這是今次免費電視一個很大爭論點。論點是不滿意TVB的電視劇都是同一道板斧,毫無新意,電視工作者與觀眾都求變。以宏觀角度來看,這是關於節目政策、編排與節目如何製作等問題。

電視節目不應該單是指電視劇,還有其他很多不同的節目,包括新聞、歌唱、綜藝、青年與兒童節目等。我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每天可以看到的電視頻道超過100個,電視頻道之多,足以讓觀眾分層,即使小眾,總可找到合他們口味的頻道。不過現在的五大免費電視台,還是以大眾口味為主。根據2015年3月31日的收視率報告,18到49歲觀眾層的最高收視節目是NBC的節目The Voice(中國翻譯為《中國好聲音》),收視率不過是3.4點。所以,頻道大量增多以後,現在TVB劇集只有25點收視率,在香港被說成是失敗之作,到時肯定會為達到25點收視率而大事慶祝。

現在香港的晚上黃金時段還是以電視劇為主打,但是免費電視頻道多了以後,電視節目種類會增多,對觀眾的選擇來說,可能其他類型節目會更吸引。這是未來香港免費電視提供者與觀眾要面對的問題。

1994-1998年,我在印尼參與一個新免費電視台的建立與管理,其後也參與衛星電視的管理。我記得,當時印尼財團的老闆問:為什麼80%的電視台收入是從晚上黃金時間而來?他在看了實際數據幾個月後,這位從來沒有做過售賣「抽象產品」(電視節目)的財團老闆才恍然大悟,電視台賺錢的方法不一樣,能找到迎合觀眾口味的節目,就可以不用像生產即食麵這樣辛苦的方法來賺錢。

有關電視節目製作,TVB的模式與方法在財政收支方面是成功例子。當年印尼財團邀請TVB協助建台與傳授管理方法,就是想複製一個印尼的TVB。這是香港輸出電視管理模式的一個成功例子。不過,現在中國在電視節目製作後來居上,香港的鋒芒已經成為歷史,加上香港的市場與中國來比,真的是微不足道。這方面,希望香港有智慧之士可以重建香港電視界的光輝歲月。

一般電視劇的製作,包括在攝影棚(香港俗語是廠景)與外景。從製作費來算,廠景比較外景成本低。TVB的電視劇便是以廠景為主,也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有時候更可以24小時運作,只是演員與工作人員辛苦,攝影棚可以物盡其用。攝影棚內可以用三個攝影機拍攝,減少後期剪接的時間與費用。

香港電視(HKTV)的電視劇,現在我們看過的包括《選戰》和《導火新聞線》等都是實景拍攝,成本很高,不過觀眾看來就有看大電影的真實感。這個新拍攝模式吸引了電視製作人,也會刺激其他電視台提高節目水平。這是一家全新電視台用來建立品牌的方法,不過從電視台的經營策略來看,是否每一套電視劇都可以用這個高成本方法,電視台能否長期維持,是電視台本身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香港電視台的電視製作人與團隊的問題。很多電視製作人與團隊都是出身於TVB,現今的TVB製作部高層人員,都是在電視界打滾了幾十年的資深人士,沒有看到新人冒起。這有兩個原因:(一)低層人員起薪很低,要捱過多年的艱辛,才可以晉升,(二)工作人員一定要留在電視台才可以發展與發揮。

至於人才的栽培,我想建議,政府要有法例規定,不能全部本地製作的節目都是由電視台自己製作,這樣才能培養出大量有水準的本土獨立製作人。美國的成功因有大量的人才和資源配合。以往美國只有三大免費電視台時,有以反壟斷法(anti-trust)精神而設的法例規定,即所謂的節目與財政條例(syn fin rule),電視台本地製作的節目不能100%是自己製作,要保留起碼10%外判給獨立製作人,所以這些電視台的管理模式與香港迥然不同。今天美國的電視頻道很多,已經不再是三大免費電視台三分天下,這條法規已經取消。不過,香港若要鼓勵創意和獨立製作,在考慮免費電視台的長遠發展時,這是值得參考的。縱然新的免費電視牌照已經發出,政府可以在重新發牌時考慮這個法例。

另外一個政策考慮,就是取消跨媒體擁有權(cross-media ownership )的法例。既然現在的收費電視台可以獲發牌多辦一個免費電視頻道,為何一些印刷媒體不能擁有辦免費電視台的權利?美國有跨媒體擁有權的法例,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前幾年取消了,後來又改變了決定,到現在還在爭議中。

第二,內容傳送的方法。現在我們看電視不但是在電視機前面等待節目播放,香港與美國的電視台都在互聯網上安排軟件,讓觀眾可以看直播或是重播的節目。例如,我在美國訂的有線電視,有一個機頂盒,是一個接收節目與錄影的儀器,可以把節目錄下來,有時間才看。現在手機與一些Tablet也有同樣功能。所以,若規定免費電視台只可以用一個方法來傳送節目,例如經過大氣電波,或是網絡,這是過時的方法。

第三,歸根究柢,最後還是看用者(觀眾)的口味與興趣。媒體融合,電視台已經不是主要的娛樂與資訊來源。現在的觀眾把主權收回手上,他們自行決定什麼時候看什麼電視節目。以美國為例,網上可以看已經播放的節目,美國的有線電視服務,與衛星電視的服務都是節目傳送(common carrier),它們不一定有自製節目。美國家庭可以選擇用有線或是衛星來接收同樣的節目,所以,香港也要開放管制,讓香港市民接收外國的電視頻道。這樣免費與付費的電視可以擴大資訊與娛樂的選擇。

港台問題 應予解決

亞視不獲續牌的決定宣布後,特區政府同時提出原屬亞視的兩條模擬頻道,將邀請香港電台「頂上」,這是否深思熟慮的建議?先前香港電台的財政預算沒有通過,而且,香港電台是否免費電視的主力頻道,還是提供另類與小眾口味的節目?這是香港的電視內容多元化的進一步討論。因為香港電台一直還在尋找作為公共電視頻道的定位,這是需要時間來思考的課題。況且,政府成立的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於2007年發表的《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報告》,到今天2015年還沒有結果,可能現在也正是該把香港電台的所有問題綜合討論與解決的時候了。

現在香港的免費電視面臨着本土和國際電視節目的競爭、網上提供的資訊與節目減少了觀眾看電視的時間、香港電視節目海外市場萎縮等不易解決的難題,政府與電視台需要共同努力,打造成功的創意產業,從而恢復香港電視昔日的光輝。

亞視不獲發牌,不是劇終,事態仍待發展,好戲還在後頭。

作者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數字媒體碩士專業創辦人,1990年中參與在印尼建立與管理全新的電視台工作。電郵:[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