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2月24日

丁望 中國21

國情教育:難哄香港九十後

一群廣東省政協委員在廣州提議,成立國情教育基金,加強粵港青少年交流。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接見港官時,提到可擴大兩地的青少年交流。香港的回應者聲稱,要增強國情教育「培養愛國感情」。

國情講座或中共黨史(1921-)、當代中國史(1949-)課程,只要是尊重事實、傳授知識,便可能幫助青少年增長知識、了解歷史。如果是洗腦式的政治思想教育,講述扭曲事實真相的政治、歷史話題,便很難哄香港青少年,「換腦」的政治目的不易達成。

香港是非常開放的國際都市,向來有思想、信仰、言論、出版、新聞自由。這是遠強於「一黨領導」體制的制度優勢。

在自由、開放的社會生態下,香港具有寬廣的資訊傳播空間,年輕人可閱讀不同社會制度的書籍,瀏覽各地的網絡文字,不因缺乏閱讀自由而要「翻牆」。

對於中共黨史、當代中國史或現在北京的政局和政策,港人有很多了解的途徑。年輕人特別是關注時事的九十後或「二十一世紀人」,對國情的了解程度,往往高於空喊「愛國」和「崛起」者。

與「一黨領導」體制下的年輕人比較,香港年輕人接受的正規學校教育很自由。他們有獨立思考和社會討論的空間,接觸的國際資訊很多,許多肯讀書、勤思考者的視野較廣,不盲從政治權威的口號、說教,不追隨造神的個人崇拜活動,而是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認同自由、平等、法治、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

從九十後對高鐵的意見、對紅色化國民教育的和平抗爭等,可看出九十後或「二十一世紀人」的一些特質。

港陸之間的青少年,本應多交流。不管是學校或團體組織的交流,都應以自主選擇、平等對話、理性溝通為準則。兩地的所謂交流,如果只是一方的紅色政治教育,是「我說你聽」的傳統模式,則不可能受到歡迎。

在「一黨領導」體制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和國情教育,都受制於政治需要,扭曲歷史、隱瞞真相、向政治權威人物傾斜,逢迎家長制和個人崇拜活動,是長期存在的弊端。許多港人熟知的大飢荒(1958-1962)、三千萬人餓死,八九學潮遇武力鎮壓,都在官方歷史教科書、政治教育教材中消失。

曾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的蕭克,生前提到中共黨史有造假之弊:「由於個人崇拜的影響,林彪和四人幫壟斷了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的解釋權,將毛澤東神化了,從而形成了在黨史研究的領域中,存在許多不良傾向。黨史只宣傳毛澤東一個人,而把其他領導人加以歪曲和醜化,影響很壞:唯上、唯權、唯定論。」

至於「人民民主」、「工農當家作主」和「法治」等,都是政治的偽命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