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8日

丁望 中國21

自由行過量 港人擠牆角

在港陸關係中,自由行衍生的社會問題近日仍在熱議。許多港人有期盼:減少自由行人數;商界則強調,減少人流會影響零售業收益。

從對東北大拆遷的抗議,到「六二二全民投票」和七一大遊行,群體抗爭背後的社會生態,以最簡單的話概括就是:港人已被擠到牆角。

擠壓在牆角的困境,使許多港人有未來不確定、不安全、權益不獲保障的焦慮,因而走上廣場和街頭,發出弱勢群體之聲。

港人擠牆角的困境,可歸納為三個層面,一是宏觀政治層面,二是經濟發展取向,三是市民的生活空間。

在宏觀政治層面,依據基本法維護「一國屋簷」下的自治、自由空間,捍衞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爭取尊重市民真正選擇權的選舉制度,是港人珍視表達權、走上街頭抗爭的主因之一。

在經濟發展層面,維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取向,如官方產業、人口政策的偏失(單程證名額太多),貧富懸殊擴大和市民未分享GDP增長的成果,都積聚了民怨。至於市民的生活空間壓迫感,關乎自由行。

七月號的《信報月刊》,有關於自由行的「特別報告」:黃妙琴的《宋海岩:削自由行後果嚴重》(頁52至55),方舟、陳振寧的《閉門謝客不可取 研短中長期措施》(頁56至59),羅祥國的《自由行政策挑戰「一國兩制」實踐》(頁60至63),李潤茵的《零售業露疲態 拒客雪上加霜》(頁64至65)。

這組「特別報告」,值得留意自由行的讀者參考。

港人感受最深的生活空間壓迫感,一是自由行過量;二是雙非童擠佔幼稚園和小學的學額;三是部分陸客缺公德,亂丟垃圾、撒尿等行為,令不少港人有「香港被臭化」之感。

缺乏合理「量化控制」的自由行,衍生熱炒洋奶粉、紙尿片等的水客潮。走私團、水客擠壓港人的行走空間,也拉高了商品價格,某些火車站有過亂序之態。

外向型國際都市,不可能「閉關自守」,但有承載力的極限。

香港向來有「防止虐畜」的人道理念,也有相關的法例,但官方對自由行缺合理的控制,任由一些轆篋黨走私客橫衝直撞(港鐵對大行李的監管太鬆),港人有被擠牆角的壓迫感,有人認為自由行的過度「量增」,有虐待港人之嫌。

近期的零售業、飲食業,不全受自由行人數略減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因素,是大陸壓縮三公消費和肅貪風暴,使公款消費、送名表貴重物品者收斂。據中共中紀委的通報,甘肅省張掖市教育局官員,以公款到港澳旅遊消費近十萬元,已予「警告處分」和「追繳相關費用」。台灣亦受陸客三公消費減少的影響。

港商反對減少自由行人數,是迴避了三公消費的因素。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