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4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蓋茨馬後炮vs震撼彈聯想

5月23日,周一。近日在台灣媒體上看到當地一位著名股評人揶揄微軟創辦人蓋茨,嘲諷他在股市暴跌之際踩多腳,行徑極不可取。蓋茨其實並沒說錯什麼,只是高通脹拉動利率走高人盡皆見,所謂「示警」無異於大放馬後炮而已。

美國經濟會否因聯儲局緊縮過度而陷入衰退,有待觀察。然而,現在仍糾纏於疫情與高通脹的因果關係,決策者鴿轉鷹再變超鷹才追究當初何以落後於形勢,有點像講波佬賽後檢討,七情上面亦無濟於事。

經濟蕭條最可怕

值得一問的是,多少人還記得新冠剛爆時,所有警告俱針對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沒有任何事比避免大蕭條重演更迫切?換句話說,世紀瘟疫起初被視為高度通縮性(highly deflationary)事件,形勢徹底逆轉後始圍繞高通脹、熊來了亮紅燈,馬後炮不言而喻。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嚴格封控,跟疫襲初期世界各地基於恐慌而執行的封城禁足,性質不能相提並論,惟內地《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直言,透過切斷人員聯繫遏制病毒擴散,代價是經濟蕭條,比世界其他國家疫情失控後果更嚴重;一聲「震撼彈」救市,連素來低調的騰訊(00700)掌舵人馬化騰亦忍不住在朋友圈中轉發題為〈除了胡錫進,沒人關心經濟了〉的評論文章,若非引發共鳴讓人深思,一石也不可能激起千重浪。

美國等西方國家封城抗疫期間相繼拋出「震撼彈」,為的就是阻止經濟陷入蕭條。央行未能及早加息收水防範通脹,反應遲緩難辭其咎,但從百業重啟、疫苗廣泛接種、勞工短缺、供應鏈久未復常、俄烏戰爭,到最近高通脹終於波及消費,這一切不過是對過去兩年「經濟史」的回顧(recap),嚴格而言連解釋亦談不上,遑論根據相關表述前瞻未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老畢只知道,發達國家迄今已採取的政策行動,在打壓資產市場方面遠較遏抑物價有效。各國央行離加息盡頭仍有漫漫長路,金融市場卻早已掉頭,股民疫後賺取的「暴利」縱未倒賠,恐也蒸發得七七八八矣。由此可見,央行的鷹派姿態和市場對緊縮的預期,足以極速改變投資情緒,美銀統計顯示,與去年11月高位比較,環球股市合共損失約23萬億美元市值,跟美國GDP所差無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六個月「蝕掉一個美國」,股、債、金、滙、加密幣無一幸免,這股龍捲風確實矚目驚心。

英國上月通脹率高達9%,為40年來最嚴峻。近日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四名英國人便有一個需要節衣縮食。英倫銀行行長貝利坦言,未來數月通脹可能突破10%,生活成本危機益發嚴重,惟成因大都超出央行控制範圍,變相承認束手無策,難怪國會議員興師問罪,痛斥英倫銀行愧對民眾。

面對數十年未見的經濟困局,投資者該怎麼辦?毋庸否認,眼前滯脹警號處處,並非好友視而不見便能消失。必須承認,與老畢2020年疫情初爆時成功抄底不同,簡單推算中長線潛在回報,這次肯定得不到央行「震撼彈」祝福,皆因通脹不退緊縮難停,決策者甚至認為金融狀況逆轉乃物價降溫「必要之惡」,期望美股一個月見底、五個月再創新高,未免想得太美了。

反向指標叫Buy

然而,市場悲觀氣氛同樣去到極點,Goodbye的另一面往往就是Good Buy。從【圖】可見,美銀牛熊指標於極度看淡邊緣徘徊多時後,終於跌穿2(最新讀數為1.5),意味投資情緒已進入異常悲觀的領域,那是市場上又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向指標。兩年後回望,世界若非許多人現在所想般差,自然會湧現跟今天不一樣的馬後炮,那是唯一可以肯定的。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