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8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新聞文章「合寫」新趨勢

作家Daniel Stone最近做了個有趣的研究,發現《紐約時報》從三十年前沒有一篇文章的署名有多於一位作者/記者,到今日約每五篇文章便有一篇乃合寫而成。這種合寫趨勢並非以線性增長(linear growth),而是持續倍增之象:該比例是2001年有關數目之8倍,與2009年比較為4倍,跟2016年相比則是兩倍,亦即呈每7至8年便翻一番的複合增長模式。

合寫文章當中大部分由兩人合寫,但以團隊方式寫成的也佔近四分之一。若不單純看文章數目,而也留意文章之排版位置的話,則合寫文章近兩年佔了頭版(同時多數也是其網站內較多人點擊的文章)約一半的比例。

傳媒運作三大轉變

對於西方新聞行業龍頭的《紐時》會出現這個趨勢,專家普遍認為是基於以下傳媒運作模式的轉變:

第一,跨領域協作全方位新聞的現實需要──即本欄於上月初提及的holistic journalism。尤其俄烏衝突及新冠疫情持續,令不同範疇的新聞團隊必須互相合作,否則難以深入報道和分析。以《紐時》為例,其記者人數由8年前約1300人增至今天的2000人。編輯亦會主動要求負責商業新聞的記者,長期與跟進國家安全、醫療科學及氣候變化的其他團隊合寫文章。

第二,即時新聞結合成長文的嶄新模式──社交網絡平台打造出即時新聞的終極形態:受眾可以跟記者同時知悉乃至目睹現場狀況,且位於不同地點的記者亦能為受眾提供多個視角去報道新聞。把各種即時新聞結合起來,再經編輯部整理,就成了一篇合寫文章。留意這種「開放式」合寫手法,要求傳媒機構高層有一定程度的氣量,能容讓並非屬於其正式員工的自由身記者甚至實習生,也有資格成為文章署名作者的一分子。

第三,重點投資偵查報道及長篇文章──《紐時》強調會愈來愈專注並投放更多資源製作偵查式新聞和專題報道,因此很自然會以團隊方式合寫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新聞平台也開始陸續籌劃這類專題團隊,當中有研究深偽技術(deepfake)、數碼鑑證及大數據運算的專才,故聯合署名的文章不少是二人組:一位是擅長偵查報道的資深記者,另一位則是影像數據分析專家。

固然,最後一點也跟所謂「後特朗普時代」的新聞報道少了民粹元素,有種反璞歸真的意味相關:西方新聞業界經歷過連國家元首也肆無忌憚地發表連串謊言後,傳媒有種事事必須一起首便得多角度深入探究之醒覺,以防止政客透過社交網絡平台引導群情反應來轉移視線。與此相關的另一現象,是過去兩年美國的深宵清談節目收視持續下跌──畢竟可用來訕笑的頭號目標已經消失,傳媒人不能再以煽動受眾情緒去賺取收視,於是亦只能向下扎根「做實事」了。

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