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1日

方舟 泛舟論章

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何在

過去一段時間,上海等地疫情反覆,引發了一些對內地經濟發展較為悲觀的評論,甚至有資深的投資銀行家將現狀描述為「中國經濟三十年來最黑暗的時刻」。不論從香港抑或是全球的視角而言,內地市場均是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因此準確判斷內地經濟從短期到長期的發展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4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中央高層在四天之內三度開會,釋放重要的訊號。這三場會議分別是4月26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4月2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同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規範和引導內地資本健康發展 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

兼顧防疫情穩發展

5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分析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疫情防控重點工作,通稿在會議結束後中午十二點半就已經發出來,非常罕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會議內容並不一定公開,即使公開會議內容通常在傍晚的《新聞聯播》上播報;而這一次則在會議結束後專門發新聞通稿,傳遞出來非常強的訊息。

總括而言,中央在四次會議中總結了當前經濟形勢,明確了宏觀政策調控方向,確定了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疫情防控的明確要求,向社會和市場派發「定心丸」。將國家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過去兩周中央高層會議結合來看,中央政府的目標十分清晰,以十五個字概括,就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尤其是4月2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要「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不是「二擇其一」,中央的要求非常清晰,需要兩者都兼顧,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穩定社會經濟發展態勢。

短期內,疫情反覆與俄烏戰事均對經濟發展造成下行壓力,這是客觀事實。中央將「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因應時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帶領國家築牢疫情防控屏障。同時,縱然面臨內外各種因素,國家將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快落實各類政策工具,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面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不會使用美國量化寬鬆那一套,純粹通過印鈔「大水漫灌」來推動經濟發展。國家有不少針對性的刺激經濟手段,包括全面加強基建、進一步發揮消費對提振經濟的作用、實施好退稅減稅等政策工具。同時,國家將保障能源資源供應,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確保生產環節、城市功能運轉如常。

對大家較關心的資本市場、房地產和互聯網平台,在這幾個會議上也都傳出明確的訊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的講話,可視為對資本釋出來重大積極訊號。習近平強調,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關係到國家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須引導資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其積極作用。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對資本市場來說是重大利好,也是國家確保市場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方針。

對於內地下一步如何調控房地產市場和互聯網平台經濟,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明確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強調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體現發展與安全統籌並存的工作方針。

面對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中央一連幾天會議所釋出的積極訊號讓大家看到短期內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但更重要的是從長期發展態勢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在哪裏?

全世界最大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底氣,來自於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實體經濟,而且在關乎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中國在大部分領域中處於先進位置,有些甚至處於領跑地位。

中國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在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中,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美國政府這幾年也拚命想讓製造業回流,但成效有限,很多日韓和台灣企業到美國設廠,都是政治考慮多於實際經濟效益。

而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的新興產業,在主要的七大領域,包括新一代通訊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生物科技醫藥產業、新能源汽車製造、低碳新能源及數碼經濟當中,中國除了生物科技醫藥產業暫時尚明顯落後於美歐之外,其他領域多處於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有英國歷史學家曾經指出,中國崛起是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而國際形勢在最近十幾年雖然發生重大的變化,但難以阻礙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進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僅僅在於一個非西方、人口體量龐大的國家將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現代化道路和制度模式,但卻能更有效地推動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

自2020年武漢爆發疫情封城,到今年4月份上海等地的疫情,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是冷嘲熱諷,但這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趨勢。2020年,中國內地是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內地GDP增長8.1%,經濟總量達到17.73萬億美元,超過歐盟27國總和。預計在2030年前,中國經濟體量將很大機會超越美國,而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經濟體量將超越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

克服「脫實向虛」傾向

2021年,廣東省人口超過1.26億,基本與日本人口數字持平。而隨着經濟水平的持續增長,預計到2045年之前,廣東一省的生產總值將超過日本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從1895年甲午戰敗開始,到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整整半個世紀中國因為積弱落後而被日本欺負。但到二戰結束後一百年時,中國一個省份的生產總值已勝過日本,這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而言都有重大的象徵意義。

歸根究柢,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還是看經濟實力。當前俄羅斯在與西方的競爭中落入相對被動的狀態,經濟實力始終是決定性因素。俄烏戰事已延綿兩個月有多,但尤其最近一個月新聞上較多是局部零星戰鬥的報道,感覺與中東地區低烈度衝突很相似,這後面與俄羅斯的工業實力衰落有很大關係。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克服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說明國家領導人已明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生產力」,即作為先進的科技創新和生產製造中心,避免走上過去英國和美國兩個世界霸主過分依賴金融、過度消費、過度舉債的食利者模式。當疫情真正結束之時,中國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和前景將更為明朗。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