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3日

梁天卓 經濟3.0

國安法實施和BNO平權的影響

香港主權回歸23年,我們的祖國和前宗主國爭相向港人贈禮。

第一份,當然是中央政府為香港帶來一份幾十頁紙的神秘大禮:《港區國安法》,由個多月前放風到後來經中央審議,再到最後人大全票通過,全港上至特首下至牛頭角順嫂全部對法案內容無一知曉,一份大禮的「驚喜神秘」程度莫過於此。

短期內動身移民數目有限

第二份,是英國政府為BNO「平權」。英國外相表示,准許接近300萬合資格的BNO持有人在英國居住、讀書或工作5年,往後並可申請入籍。由當年《中英聯合聲明》談判的節節退讓,到回歸後的撒手不管,不少港人對英國政府都不存厚望。所以,這次BNO「平權」對不少港人來說同樣是驚喜十足。

然而,這兩份分別由祖國和前宗主國送出的大禮對香港的短期影響有多大?

先說說英國的BNO平權吧。有分析預計短期內將有大量人動身舉家移民英國,不過我估計短期內真正動身移民的人數應不會太多。早在一個月前,我在本欄〈以「一國兩制」構建和諧社會〉中指出,移民更多考慮的是適應問題,「上有高堂的怕移民後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下有妻房的又可能怕在外國生活會有被種族歧視的憂慮。」

英雄所見略同,曾國平昨天在本欄〈回歸23年:自由有價〉中作出預測,短期內不論是人才還是資金出走的機會和幅度不會太大:「香港物質條件依然高,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移民外國,既不容易找到類似的工作,也保持不了多采多姿的生活,因此對不少香港人來說,留在香港的價值和移民外國的價值,兩者之間始終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因此可以容忍各式各樣精神上的委屈、行動上的限制。只要留在香港比離開要好一點,還是留低比離開容易。」

事實上,這一年來的金融走資新聞傳了又傳,樓價暴跌的預測作了又作,真正走資的規模仍小,樓價依然是屹立不倒。

資產流動的「本土偏見」(home bias)尚且如此,更何況成本更高的人才流動?所以,即使上月在中央政府放風推出《港區國安法》後,民調顯示有四成人表示正考慮移民,但其中大部分只是有「諗過下」,「着手搞緊」的其實只有3.1%。

獨裁民主公共開支分別不大

至於《港區國安法》這份神秘大禮呢?不少人預測,在「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4張架在港人頭上的刀下,各行各業的從業員從此就要謹言慎行,學術界在研究祖國時只能說出國策優勝之處,文化界在描述民生時只能唱好中國故事,金融界在處理國企民企上市時就當然不能踢爆各種會計造假的情況。

不能暢所欲言,不能各抒己見,社會人才的創造力和對政府濫權的監察力會隨之而去,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國企中資在香港的勢力只會有增無減,特區政府的開支將超支又超支,而香港庫房盈餘最終會被各項超支的基建弄得財竭力盡,長遠來說這對經濟自然是弊多於利。

我並不完全反對這說法。起碼,根據欄友徐家健研究,相對民主國家,獨裁國家裏軍費開支較大,傳媒審查、政治打壓及死刑亦較普遍,這現象的一個解釋是獨裁政府為了消滅異見而增加政敵的各種「入場成本」。在《港區國安法》後,以警棍對付手持「港獨」旗幟的示威人士,以水炮對付唱好反對派媒體記者,以DQ對付跟外國政府有聯繫的立法會參選人士就變得更順理成章。

然而,在稅收政策和其他大部分公共政策開支方面,民主和獨裁國家都同樣面對提高稅收和開支的因素:一方面,民主國家裏有利益團體的尋租活動,另一方面,獨裁國家亦需要以各項公共政策減低政敵「入場」的誘因。所以,從數據看,兩者的稅收和開支(除了維穩費外)其實分別不大。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