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5日

莊玉惜 鄭宏泰

以中藥品牌優勢為港爭氣 區域經濟融合何懼之有

眾所周知,品牌優勢重於生產能力,作為生產大國卻為品牌弱國的中國深有體會,國藥市場競爭力落後於具品牌優勢的洋中藥和港中藥。「一國兩制」下獨立的司法及經濟制度為港中藥質量提供信心保證,其品牌競爭力擁有領先於國藥的獨特能力,這不單是香港經濟實力的象徵,更突顯其獨特性。以品牌優勢與內地結為策略性夥伴,不是更能保有香港的地位嗎?

品牌優勢保獨特性

此獨特性能保有多久?香港在大國下保持獨特性的機會已漸入last call階段,從工業生產角度看,比較優勢隨着中港差距日益收窄,可予中央政府運用的價值買少見少,作為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中介角色也正在消退,近年經濟發展極度依賴內地自由行旅客,在這情況下香港的獨特性自然受到衝擊。換言之,保有價值是保有獨特性的條件,透過中藥產業的品牌優勢確立香港經濟實力,有助保有獨特性。

品牌優勢屬軟實力,非金錢可買,香港在此方面顯然較諸內地為優。多個香港中藥品牌暢銷內地,行銷海外,走出唐人街受到非華裔消費者捧場,說明本港中藥產業具品牌競爭力。

中藥國際化口號在內地喊了多時,但中藥業仍被困於供應鏈末端,急須轉型。香港品牌優勢正好發揮其獨特性,與內地中藥業進行創新組合,以品牌為生產導向,運用品牌優勢結合內地生產力,製造高端中藥品。既為國家解困,也為香港中藥業做大做強提供機會,不是正好保有甚至強化獨特性嗎?

兩地產業各有優劣,進行大灣區區域性經濟合作,優勢互補故為必然,更須作出策略性部署,進行創新組合,運用香港的品牌優勢結合內地的生產能力,才能有效搶佔市場。

這與傳統「前店後廠」的中港合作模式截然不同,並不以任何一方為龍頭,最重要是重新整合產業優勢互補,以品牌為生產導向,利用香港品牌優勢——中藥品牌及香港城市品牌,給予消費者信心保證。大灣區項目正好賦予香港發揮此優勢,在中國拓展國際市場上重新定位的機會。

內地業界向以銷售為導向,賣到錢便是,一味生產利潤不高的低端產品,對品牌不加注重,未能藉之為產品增值,享受品牌效應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同仁堂及余仁生為例,毛利率達40至50%,較諸內地藥業巨頭雲南白藥的29%高出不少,關鍵在於品牌效應及生產高端產品。

所以香港與內地中藥業創新組合,採用新方法生產,以品牌為生產導向,研製具品牌效應的中成藥,而非盲目生產附加值低的植物提取物,又或供應廉價原材料,才能把中國擁有大量中草藥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中藥國際化提供條件。毋庸置疑,具競爭力的品牌更能獲得市場認同和支持,引起消費者的品牌聯想促進購買行為,創造超值創利能力和市場佔有率而產生經濟效益。

香港在中藥品牌建立上經驗豐富,生產符合GMP認證,特區政府亦執法嚴謹,產品在生產及品質管理上有所保證,與國際生產管理制度接軌。可是這並非「老字號」才享品牌優勢,多個新興品牌力求以創新方式建立品牌,透過科學化及標準化方式為傳統中藥由種植以至生產過程進行增值,啟動可追溯體系增加透明度,讓消費者監管由草藥種植、採摘、提取、生產、存儲運輸等各個環節。

科技讓新興品牌能有系統地建立品牌,與老字號共享市場利潤,有助推動投資者投放資金在中藥產業,推動整個業界發展。時珍醫藥於2017年為高端產品配備芯片,消費者除了可通過智能電話了解藥品生產各個環節及化驗報告,還有產品完整性,確保運送過程沒有偷龍轉鳳,有助在網購時代重建人們對產品安全性及質量的信心。

中藥業界的努力對中藥產業化具推動作用,可是香港市場規模太細,規管過嚴,只有少數大型藥業能投放資源在生產上以達到GMP標準;再者缺乏臨床基地,無法進行新藥臨床測試,局限了業界只能按中藥古方研製和註冊,削弱產品研發和製造能力。

簡而言之,有市場才可實現中藥生產現代化及產業化。「一帶一路」綱領下的區域性經濟策略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面向世界,涉及國家對外戰略,獲得中央政府政策支持,有利重新整合香港和內地的產業資源和技術,作出最佳配置增加競爭力,創造新市場。

大灣區(香港、澳門與廣東省9個城市:廣州、東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總人口6800萬,生產總值1.4兆美元,媲美美國紐約灣區。在位置上,大灣區處於戰略位置,連結「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和地區,有助香港繫上這經濟走廊,擴闊發展機會。

在產業上,廣東具1300年生產中藥歷史,老字號陳李濟有400年、王老吉也逾200年。及至2005年廣東為中藥大省,在品種、產值、效益上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中成藥利潤佔全國20%。

出口方面,深圳,佛山和廣州的中藥出口佔廣東中藥出口70%,成為出口主要力量。可是品牌整合能力不強,品牌過多及分散,失卻品牌效應,近年出口產值偏低,丟了中藥大省的龍頭位置。

兩地原是合作夥伴

顯易而見,香港與內地各有優劣。內地坐擁大量原材料及龐大市場,具充足臨床個案進行藥物測試,都是香港欠缺的;反之,香港在品質監管、產品註冊及認證上取勝,品牌形象良好。兩地應重新組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讓資源有效連結,內地作為香港發展中藥業的後盾,而香港則助內地中藥產業構思品牌戰略,聚焦生產高端藥品,把兩地產業發展提升至新台階。

該如何進行區域性經濟合作?兩地中藥業從來合作無間,白花油與廣州藥業的合作早始於1998年。若中央政府僅提供稅項寬免等政策支持,推動港商在內建廠,這與2003年頒布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有何分野?

2002年,培力控股的中藥配方顆粒品質雖獲好評,其時中藥業被視為新興產業,列入國家戰略層面,香港企業因歸類為外資,無法取得內地批文不予銷售,奔走兩年始獲批文。此時此刻,洋中藥虎視眈眈內地中藥市場,並已成功搶佔國際市場,故仍把港商視為外資似落後於形勢,有需要重新審視香港角色,納為策略性夥伴,共同發展中藥業。首要是統一兩地法例及藥品標準,藥品互相認證,在兩地均可註冊及銷售,有別現時分別進行兩次註冊,費時失時且浪費金錢。

兩地業界並非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開放是雙向的,有論者恐國藥傾銷於港,難道港人連港中藥勝國藥的信心也失去了?13億對700萬人的市場,誰是得益者有數得計。做大做強保有品牌優勢,在中藥產業發展上出類拔萃,始能保有香港在「一國」下的獨特性。

香港中藥業「發圍」之三

莊玉惜為香港中文大學全球中國研究計劃副研究員;鄭宏泰為香港中文大學全球中國研究計劃聯合召集人、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