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3日

葉兆輝

參與義工服務 締造美好未來

今年的國際義工協會全球義工會議在德國奧格斯堡舉行,主題是「我們對全球未來的責任」(Our Responsibility for a Global Future),借此提醒身處任何國家或在任何地方工作的人,都要面對和肩負起對全球未來發展的責任,並鼓勵投入參與志願服務,締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義工服務的優勢就能結集社區的資源,憑着創意思維,以摯誠的心,共創正面的改變。主辦城市奧格斯堡是德國的小城市,超過一半居民屬於移民或在國外出生;這個地方也叫做「和平城市」,正因為在這個多元化的社區裏,他們透過參與義工服務,體現如何推廣融合關愛的社會。

會議有來自超過7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將近800名代表,香港則有超過20名代表出席。許多國際機構都分享其寶貴經驗,像如何借助機構的優勢和專才,造福本地及國際社群。其中一個贊助商三星,它創造了全球義工月,鼓勵世界各地的員工在每年10月參與3個星期的社區義工服務;亦有一些機構設定每年均騰出一個工作天,讓員工參與義工服務。

香港代表期間也分享對應人口老化、青年向上流動等挑戰的創意和創新方案,例如讓年輕人接受訓練,為獨居老人提供情緒及實質支援。鑑於人口老化已成為全球社會的一個急切挑戰,若能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填補現時服務的不足,實在非常重要。

企業可體現社會責任

有些本地機構亦利用他們的資產和資源來解決一些長期受社會忽略的問題,例如為鼓勵閱讀,太古地產(Swire Properties)透過自己的網絡,從社區收集書籍再重新派發;通過現有的資源和網絡,加上義工的支持,令許多市民受益。最重要莫過於善用本身企業的資源、產品、品牌及員工的技能,來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參與義工服務不僅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項活動,而且是一個既務實又對社會表達熱誠、回應社會需要的行動。同時,許多跨國公司亦表示它們的核心價值是為世界帶來美好的轉變,與賺取公司盈利是可以並存的。

聯合國最近發表一份世界志願服務狀況報告,並以「聯結社區的紐帶」(The thread that binds)為題。報告顯示志願服務,尤其在天災人禍時,起了有效推廣及培育社區韌力的作用。

報告指出,估計約有10億名志願者曾參與義工活動,全球志願者所形成的勞動力,相當於1.09億名全職員工。這個數字還遠遠超過全球許多主要產業的勞動力。在這10億名志願者當中,30%是組織、協會和團體(formal),其餘70%則是直接通過個人的非正式活動來參與(informal)。

有大量研究亦顯示,參與志願服務,對受助人、義工、公司及整體社會有莫大裨益,不但能推動社區精神,與社會保持聯繫,而且可以加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員工也可以借助一個有意義的平台來回饋社會。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一項最新調查顯示,47.3%港人曾參與義工服務。那些曾參與義工服務與未有參與的比較,他們對生活滿意指數相對較高。

在貧富懸殊的香港,敏銳的觸覺有時會不自覺受蠶食,有時更無意助長了不平等的問題,就如我們會花200元購買一公斤非洲農夫生產的咖啡豆,但這些農夫只能賺取10元的生產原材料。當我們能參與義務活動,為有需要的人付出,便能對社會問題有另一個解讀,並給予我們一個回饋社會的機會。

為香港帶來務實貢獻

再者,任何國家也應視義工服務為傳遞和平、和諧及持續發展的珍貴資產。志願服務是一個普及式的社會行為,反映人們對參與改變的渴望,不應只視作一項減低成本的措施,反之是運用現有的社會資源,通過適當的渠道,取得美好的果效。

義工服務實在不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是一個能讓我們利用技能,與社區較不幸、處於弱勢的一群,一起共創共享。除了受幫助的人會得益,提供服務的亦會從中獲得不可言喻的滿足感。對各方來說,參與義工服務是三贏活動,包括義工、受助人,甚至整個社會群體。

此外,現今我們能通過科技和社交媒體,提供持續支援和訓練,並能鼓勵及授權他人參與志願服務。只要我們對社會問題有新的角度解讀,我們的態度亦隨之而轉變;態度改變,行為也會改變。

對一些人議論解放軍駐港部隊在郊野公園自願參與清理風災後受破壞的樹木的義務工作,實在感到遺憾。試想一位因意外受傷的市民,剛巧遇上一位有愛心但未在港註冊的醫生為他急救,難道我們會因施救者未有在港註冊,而責怪他的善行嗎?若他們的行為對傷者是有益處的時候,是否因為他們沒有在本地註冊,就不許他們的行動呢?

有時,一些香港人總是喜歡庸人自擾,缺乏同理心,這樣下去,只會令香港停滯不前。當然,對政府合理和有效的質詢是需要的,可以改善政策實施的情況,但現在看到的是,議會浪費不少時間和精神,令香港停滯不前,實在可惜。溝通和互信是透過行動建立出來的。不如,我們從今日起,便積極參與義務工作,為自己、為受助人、為整個香港社會帶來務實的貢獻。

葉兆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