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21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離地離到上太空

11月20日,周一。資訊爆炸到底令人愈來愈清醒,還是愈來愈糊塗?訊息透明度日高,意味你掌握的資訊不會比我多,反之亦然。可是,潮流興講兩極化,股市固然如此,兩個教育背景、分析能力相若的人,一個堅稱Bitcoin乃鬱金香狂潮翻版,一個深信比特幣是繼互聯網之後的Next Big Thing,彼此意見何以如此南轅北轍?

許多人都說,識睇要睇回應,一篇文章在讀者之間引發的討論,往往會令你於剎那間意識到,同一議題竟有那麼多不同的看法。

部分人因覺得對方錯而據理力爭,就像圍繞政治事件無休無止的針鋒相對,久而久之,你會對這些為拗而拗的口舌之爭感到厭倦,連瀏覽的興趣也消失。

網民群起而攻

撇除無意義的謾罵,剩下來的不乏真心誠意、就事論事的意見表達。對上載文章的作者或博客來說,這類具建設性的回應,不難讓人發現自己的世界有多局限,關鍵是從未站在與自身經歷不同者的角度思考。那並非嘗試不嘗試的問題,太富有的人或生活在社會最下層的人,真實體驗到底如何,不是光靠想像便能確切掌握的。既然講開這個話題,不妨跟大家分享兩個令老畢「若有所思」的案例。

早幾年,香港樓價尚未如今天瘋癲,但打工仔買不起樓已是城中熱話。華人置業(00127)主席劉鳴煒當時講過,年輕人可以考慮去少些日本旅行、看少些戲,把錢省下來儲首期上車,彷彿把年輕人能否圓置業夢看成一個取決於意願而非能力的問題。此話一出,網民馬上群起而攻,狂轟劉鳴煒離地離到上太空。

劉公子也許不知民間疾苦,說話唔啱草根聽,惟講到離地,跟另一位含着銀匙羹出世的「老前輩」相比,差得遠矣。老畢說的,是1963年遇刺身亡的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 JFK)。

老畢在搜尋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資料時,無意中發現這則與甘迺迪相關的小故事。話說。JFK 1960年參選總統,競選期間被記者問到對大蕭條有何記憶和感受。

甘迺迪生於1917年,1963年遇刺時46歲,大蕭條期間雖尚未成年,惟肯定懂性已久,對影響一整代人的經濟大事不可能一無所知、全無所覺。更何況,他被問及對大蕭條的記憶時,正在力爭入主白宮,即使對這場經濟災難缺乏第一身感受,以其滔滔辯才,要說出一個動人故事觸動選民,何難之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JFK的回應離地得來超真實,坦白得來超可愛!

政治不正確

他直言,甘迺迪家族比世上絕大多數人都富有,大蕭條時期住的房子只有更大、傭人更多,而外遊也比以往更頻密。JFK接着說,與經濟民生直接相關的大蕭條記憶,他唯一能想到的只有父親增聘了幾個園丁,非因有此需要,只為賜予他們一份工作,讓這些人不用捱餓。甘迺迪還補充了一句:「關於大蕭條的一切,我都是在入讀哈佛後從書本上看來的。」

政客大都虛偽,為取悅選民,戴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在所難免。甘迺迪在競選總統這個重要時刻如此政治不正確,不管是天性率直抑或信心爆棚有以致之,你都不能不欣賞他的坦白,結果JFK順利登上了總統寶座。

第二個故事是這樣的,四年前,富士康廠房員工因忍受不了惡劣工作環境而輕生的消息時有所聞,引起西方社會關注,《紐約時報》便針對「血汗工場」發表過不少專題報道。

誰的血汗工場

在眾多回應中,老畢印象最深刻的並非來自四方八面對富士康的口誅筆伐,而是一位廠房女工姪兒就事件發表的意見。

這位回應者看過《紐時》報道後說,他的姑母確實在工時超長、薪金微薄且環境差劣的情況下出賣勞力,也就是夜以繼日在美國人口中的血汗工場捱世界,但他的姑母寧可為了卑微的工資被資本家剝削,也不願意繼續給無數該死的臭男人凌辱。說到這裏,大家想必已猜到那位女工以前的職業是什麼了吧?對,正是妓女。

甘迺迪出身政治世家,乃社會金字塔的最上層,此輩的經驗,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然而,在鐘擺的另一端,處身社會最底層又是怎麼回事,對沒有相關經歷的人來說,不也是另一種「離地」?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