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5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中美利加陰霾密布 內鬥加劇外交多變

一、

特朗普十三天亞洲五國兩會行,今天結束;此行的「重中之重」當然是中國,有關的新聞顯示,美國總統受到「皇帝式的招待」,崔天凱大使所說的「隆重版國事訪問」,原來便是如此。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特朗普的「見證」下,雙方簽署了總值二千五百三十五億美元(參考數據,香港去年GDP約三千二百億美元)的「商業協議」,在北韓問題上又達成了以「外交途徑」解決的共識,因此,不少論者認為,特朗普此行收穫甚豐,「中美利加」之局未破。

事實並不如此簡單。

中美所簽約二萬億港元的「商業協議」,不過是沒有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MOUS),表示雙方有做成交易的意願,能否成事,則有待日後「討價還價」;以目前的政治氣候,當然成功的機會不低,惟過程將很艱巨,不難預期。筆者絕非看淡「中美利加」的前景,而是特朗普在越南時的發言,除指出他希望美國的貿易對手要像美國一樣進行公平交易即不會欺詐對手之外,還說主導投資事項的,應該是私企而非「計劃經濟制訂者」(Not Government Planner),其矛頭何所指,還用畫出腸乎?!非常明顯,特朗普言外之意,是指過去中國在經貿上佔盡美國的便宜,而中國政府在幕後操盤,是形成中美貿易極度不平衡的主因!特朗普既然如此公開表態,說「中美利加」這條路不好走,相信不致遠離現實。

中美貿易路線(策略)出現分歧,早於去年九月上旬的「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表露無遺;中國視此一國際性會議為中國帶引世界推動自由貿易的「誓師大會」;在十一日「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會議」上,習主席以《攜手譜寫亞太合作共贏新篇章》為題的演說,不正是「杭州峰會」的伸延?「杭州峰會」結束後,筆者指自由貿易之路崎嶇難行(有關數文收《狂人登龍》),如今看來,中美在經貿上互相角力已無可避免。一句話,中國決意在她的領導下,通過「世貿組織」(WTO)的貿易協議,拓展各國互通有無、低關稅免關稅的自由貿易,但美國認為有些貿易大國不遵守有關協議,令美國受到世貿組織不公平對待(Not Been Treated Fairly),而「一些國家」通過國營企業(計劃經濟主要肌體),運用其可以不必計較成本的產物,通過傾銷、貨幣滙價操控等掠奪性手段,摧毀美國各業,「令美國等國工人失業、工廠倒閉」。特朗普說得這樣露骨,還有人認為特朗普國事訪問後中美關係大好,真是咄咄怪事!

不過,說中美共同利益雖多(北韓問題稍後再談)卻無法重歸於好,重溫舊夢,不等於說中國會面對不可克服的困難,相反地,筆者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前行,目前西方傳媒揭示的諸種困難,尤其是債務過重的問題,以當今中央政府掌握經濟資源之豐及政治權力之集中,加上民間儲蓄極富,一定有海外論者意想不到的辦法解決(日後要付多大代價是未來的事);在債務雖多卻「不成問題」的條件下,中國科技上的突破,據麥健時環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及iResearch in China的看法,在多個領域上已執世界牛耳,創造了驚人的經濟利益;加上「一帶一路」的拓展,中國經濟前景必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投資家羅傑斯說有中央政府的「關懷」,在內地重點企業上投資,不會令人失望,是沒說錯的。

二、

中國之外,特朗普此行還訪問日本、南韓、越南和菲律賓,當然「各有各忙」,她們和美國都有許多問題有待確定或解決,看情形進展似乎不錯。不過,筆者認為特朗普於菲律賓達成的政治成果極為重要,此非指美菲關係有突破,而是特朗普鞏固了和日本、澳洲及印度的軍事和戰略關係,那便是針對中國亦可說是遏制中國的所謂「印(度洋)太(平洋)四邊關係」,這對中國無疑是一次雖乏殺傷力卻成國力外張的打擊。

整整十年前,美國已有組成「四邊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的提法,只因澳洲「受中國壓力」退出而不成事(澳洲前駐北京大使現任一家設於北京顧問公司總裁的G. Raby已於《環球時報》撰文反對);這十年間,中國全方位崛起了,且經常發出與人為善的睦鄰政策,但實際上「大國氣勢浮現」,李光耀點出的君臨天下睥睨群小的自大(太自信的必然後果),令國力有所不及的國家怕得要死,最後只好重投美帝懷抱。亞洲行前,特朗普訪菲與總統杜特爾特「會談」後便打道歸國,最後改變行程,與日、澳、印領袖會談,便是為「四邊關係」打氣。換句話說,防範財大氣粗的中國軍事崛興後可能威脅政治意識迥異的印太周邊諸國的國家安全,美國這名「老大」一招手,日澳印便即「歸隊」!

要全面議論特朗普亞洲行,有待讀他回華盛頓後「將透過白宮發表」的「重要聲明」,相信特朗普有話要說,不然不會在馬尼拉便於推特發文。無論如何,筆者認為比起全權在握的習近平,特朗普面對重重管治風險,很難作出石破天驚的決策。這些「風險」,舉其犖犖大者有二。其一是十月上旬謠傳國務卿蒂勒森罵他「白癡」引起茶杯風波後,有消息指出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和財政部長努欽,彼此有默契,達成「自殺協定」(Suicide Pact),即當中一人「被炒」,其餘二人馬上辭職。看特朗普陰晴未定的個性,這三位各在本業大有成就的幹才有「攻守同盟」之意,不足為怪;這將令特朗普難抒己意。其一是共和黨眾議員柯卡(B. Corker)剛剛宣布會召開「聆訊會」(Hearing),檢討應如何規範總統使用核武器的權力(在這方面,總統一言為天下法;筆者和沈旭暉教授均曾作解釋),究竟這會否刺激特朗普爭取時間「撳掣」發動核戰還是靜待國會的新決定,現在沒人說得準;可以看透的是,美國政壇高層「內鬥」加劇,大增外交有突變的可能性!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