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21日

龐寶林 基金人語

資金蜂擁流入私募基金

筆者近期聽聞不少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的基金公司正在出售其公司的股份,套現資金則投放於聘請員工、擴大私募規模及準備成立新基金等。私募基金公司的股價漲幅也高於以往任何時期。記得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黑石(Blackstone)的股價在2007年攀登至歷史高位,其後因金融海嘯而重挫,花了6年時間才收復失地。

全球私募基金總資產在過去10年翻了一番,至2016年底達到1.75萬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流入私募基金的資金更創下2330億美元的新紀錄。過往私募基金的回報相當亮麗,在過去14年間,其中12年錄得雙位數字回報;今年截至9月8日,全球對沖基金平均僅上漲3.9%,道指及納斯特指數卻已分別上漲13.2%及20%。

對沖基金黯然失色

對沖基金於十多年前曾為金融創新的領袖力量,超高回報率吸引環球投資者紛紛湧入。一般來說,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可在大牛市後期、熊市後反彈,以及市場波動震盪時期,更容易獲得超額回報;假設以10年為一個股市周期,其中每個階段約3年,便可讓對沖基金經理賺得盤滿缽滿了。

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迄今長達9年的牛市,長短倉策略在市場波動性較低的時候難以抓住機遇,更因缺乏金融工具而錯失投資於迅速崛起的中國等新興市場良機,令對沖基金表現黯然失色,過去10年鮮有贏家。怪不得股神畢非德早在2005年就勇敢地定下100萬美元賭注,押中世界上任何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任意選擇的5隻對沖基金組合,其10年回報不會超越標普500指數基金連續10年的表現。

不少頂級對沖基金今年均面對巨額資金贖回,華爾街老牌對沖基金經理David Einhorn因2008年成功沽空貝爾斯登和雷曼大賺10億美元而聲名鵲起,今年旗下綠光資本(Greenlight)卻面對最少達4億美元要求贖回,基金於2015年亦錄得20%的跌幅;還有松河資本(Pine River)因資金贖回超出預期而欲關閉其10億美元的旗艦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亦從2015年的150億美元大幅削減一半,至75億美元。

ETF搶佔先機

被動型管理的指數基金ETF成為資金從對沖基金撤離後流向的重要窪地之一,今年截至7月底,共有3910億美元流入ETF,超越去年全年的3900億美元,與私募基金的吸金能力不相伯仲。自金融危機以來,ETF已吸納近2.8萬億美元資金。

美國ETF市場已相當成熟,Vanguard、BlackRock等旗下ETF產品發展十分迅速,2017年美國ETF市場佔整個互惠基金市場的18%,並在過去10年逐年迅速增長,歐亞市場亦與之相差甚遠。雖說香港為金融中心,ETF產品卻似襁褓中的嬰兒,連青春期都稱不上,而且發展非常遲緩,幸好今年推出幾隻追蹤恒指及國指槓桿和反向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稍微多一點點的選擇。

歐洲情況也不樂觀,現在ETF市場規模只有7250億美元,僅相當於互惠基金市場的4%左右,而且在過去10年沒有明顯增長趨勢。但明年1月1日起生效的歐盟金融服務法規MiFID II,要求股票經紀等不可再向基金經理免費提供研究報告,對不少營運成本頗高的中小型主動管理基金影響尤深,因此預料若干歐洲本土資金將「投奔」低成本、高透明度的ETF市場。

費用「天與地」

過往主動型投資基金的收費率一般為「2%+20%」,即2%管理費及20%表現費,現時黑石、路博邁及施羅德等老牌私募基金公司一般也收取「1.5%+20%」,相對於被動型管理的ETF成本低至0.15%至0.26%,費用差距可謂「天與地」。儘管如此,私募基金仍然吸引大批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

除費用以外,基金公司看好私募基金其中一項重要原因──私募基金較ETF更能協助建立與客戶間的長期關係,須知兩種產品的客戶忠誠度不能相提並論,ETF的投資者往往可於今天購入、明天便出售,但私募基金的投資者卻往往是基金公司的常年座上客。

私募基金的高回報率源於非上市資產的偏低估值,因企業或項目在上市前的業務前景尚未清晰,很可能被投資者低估,加上缺乏流動性可能造成股權折讓。公開上市後的股份具有高流動性,市盈率增長空間往往不似尚未上市前般巨大。

私募基金的風險在於不少尚未上市的企業或項目最終不能成功及退出,尤其是創投項目的失敗率極高,倘若10%的項目大獲成功,便可為組合帶來超額回報,相對於傳統的股權投資方式,已分散了不少投資風險。

隨着私募基金行業迅速發展,美國及歐洲槓桿收購企業的價格已觸及盈利的10倍,創下歷史新高,推動新上市企業的市值也愈來愈高,如今年早前掛牌的Snapchat成為全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IPO。

眾安招股 私募大賺

最新鮮的例子莫過於近期在香港招股、「三馬(馬雲、馬化騰、馬明哲)齊驅」的眾安保險(06060),作為內地首家取得保險執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本周一(9月18日)招股首日即受熱捧,獲得約87倍超額認購,在首隻FinTech股份的光環下,眾安保險的估值從成立以來短短4年間便超越700億元,背後的私募基金大概已大獲全勝。

現在初創公司發展的速度與以往已不能同日而語,一些距離上市較遠的「年輕」項目亦可通過私募基金,像滾雪球般愈來愈龐大。譬如說筆者早前曾接觸以色列的科技創投基金,把優質項目篩選後組成私募基金,還可配合基金中基金(Fund of Funds,FoF)方式把私募基金重新包裝,過往的收益相當不俗,亦協助分散不少投資風險,吸引許多另類投資者和年輕投資者青睞。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私募基金的透明度低、費用較高、流動性相對有限,大多屬於另類投資工具,風險相對較高。筆者建議投資者必須留意私募基金的資產佔整個投資組合的比例,以10%至20%為宜,亦千萬不要「貪嘴」。

東驥基金將緊隨金融發展趨勢,也考慮藉着多年資本市場經驗,有機會推出私募基金,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敬請各位留意。

回顧東驥模擬基金組合,截至2017年9月19日組合一周上升0.58%,年初至今上升19.56%,自1997年成立以來總回報698.15%,平均年化回報10.63%。

市場對北韓危機的擔憂情緒明顯降低,美股繼續創新高,標普500指數及道指分別連續3個交易日及連續6個交易日刷新收盤紀錄。市場關注聯儲局今次議息會議會否開展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計劃,現時聯儲局小心處理加息及縮表等事宜,短期應不會對市場帶來太大影響,因大部分投資者已提前作出準備。

留意二三線內房股

港股亦重拾升勢,內需板塊強勁帶動中小型股份上升,拉動成交量增加,預期這一段走勢短期仍可持續。今年大型內房股早已累升頗多,如恒大(03333)至今漲幅達5倍,各位現時可注意二三線內房股走勢,北水南下亦呈現轉向中小型股份的趨勢。

另外,中央十九大後有機會放鬆銀根,宜考慮於9月份加快買入,趁北韓事件調整的機會增加投資,或可考慮利用指數的槓桿產品捕捉短期升幅。

組合回報方面,上周表現最佳為最新購入的施羅德香港股票基金,一周上升1.61%,得益於東驥及時增加投資的決策;標準人壽歐洲小型公司基金一周再漲1%;英倫銀行顯現鷹派,通脹超越預期,帶動英鎊資產勁升;美滙指數再次回落至91.79,協助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一周上升1.04%。

組合中相對表現較遜色為商品板塊,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一周回吐3.60%,組合於上周及時獲利止賺部分商品類別基金。本周東驥決定暫不作出投資部署。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www.pegasus.com.hk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