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7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價值眼光看電動車風雲

7月16日,周日。多得政府自4月1日起取消電動車稅務寬減,潮人至愛Tesla 4月在港錄得新車「零登記」。運輸署資料顯示,5月份私人購買電動車個案亦只有5宗,可見潮歸潮,消費者總要顧住個荷包。

類似情況也出現於Tesla最重要的市場——美國加州。市場資訊公司IHS Markit數據顯示,Tesla 4月在加州錄得新車登記2177宗,按月下跌24%;全美Tesla新車登記亦減一成,從3月的4334宗降至4月的3911宗。加州對電動車買家申請現金回贈設置入息上限,Tesla銷情受到多大影響值得研究。

電動車戰場近期新聞多多,老畢日前已針對瑞典富豪(Volvo)2019年後所有新車都會裝上電動引擎提出看法,在前文基礎上,今天換個角度談談投資。

一刀兩斷

富豪是打開門做生意的,分階段淘汰純燃油車不是為了造福人類善待地球(管理層當然樂意接受類似讚美),而是在商言商利多於弊,才會作出這項「革命性」行動。然而,消息真的那麼震撼嗎?

首先,讀者的注意力被標題搶去,對細節未必那麼在意。富豪兩年後停產純燃油車千真萬確,但這並不代表燃油引擎的歷史任務就此完成。富豪在聲明中已把計劃交代得一清二楚,2019年起兵分三路,生產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輕度」混合動力車,目標是在2025年前,三者相加銷量達到100萬輛。換句話說,富豪的策略是在發展純電動車(pure electric vehicles)之餘,以燃油結合電池的混合動力車(hybrid vehicles)取代純燃油汽車。富豪取締純燃油車也許較對手果斷進取,惟「混合動力化」(hybridization)並非什麼新事物,談不上革命性。

第二,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增長步伐亦首屈一指。按照當局意願,電動車佔內地汽車銷售比率2020年前將高達兩成,以量計接近200萬輛。富豪2010年被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以其中資背景,在公(配合國策)在私(內地電動車發展潛力),富豪都有足夠誘因跟純燃油車一刀兩斷。

日前讀「價值投資」欄主林天程大作,文內提及進取美股交易人AK數周前沽空Tesla大賺一筆,觸發在下以價值投資眼光看電動車風雲的念頭。

據林君介紹,AK於60美元水平買入Tesla,200美元左右獲厚利離場,近期又在380美元附近反手沽空。假如AK句句屬實,投資境界之高,莫過於此矣。

股壇潛龍伏虎,buy low, sell high得心應手或許大有人在,但老畢寧可多參考損手失敗的經驗,對升又賺跌又賺的個案只會姑且聽之。在下並非質疑AK戰績的可信性,對林君認為出色價值投資者應當敢Long又敢Short亦絕對認同,所以覺得此案例不宜照單全收,乃因林君於文中多次提及「估值」一詞,彷彿AK造好造淡皆以估值為依歸。

在老畢印象中,以全年計Tesla好像從未獲利。然則,估值該立足於哪些具體指標?資產淨值、銷售、 營運現金流自無不可,但作者既未說明,一旦靠估表錯情,豈非好學唔學有害無益?

標榜追勢的炒股系統為防誤中地雷,近年爭相引入諸如cash flow等財務指標,但Tesla仍處「燒銀紙」階段,如何根據現金流給該股打分?莫說玄門正宗的價值派,就是力求攻守兼備的炒股系統,經嚴格篩選後相信也會對Tesla敬而遠之。

AK Long就賺兩三個開,Short一出手就嘜正個頂,只能證明此君觸覺異常敏銳,Tesla升跌盡在掌握之中,常人要學亦學不來。至於「理性認清估值」,恕在下不能認同林君了。

逆向思維

說到價值投資,老畢反而主張運用逆向思維,在傳統汽車製造商中看看是否有寶可尋。正如前述,富豪的策略轉變奪去無數人的眼球,惟並非聽起來那麼「革命性」,許多汽車公司都在做類似的事,分別只在程度而已。有趣的是,Tesla力圖以平民版電動車Model 3打入大眾市場,跟傳統汽車公司正面交鋒;老牌車廠則或快或慢,各自押重注開發電動車。

問心嗰句,有幾多人真係為咗環保買Tesla,十個有九個不就是貪佢夠型夠Cool?可是,從香港和加州的例子可見,政府一旦取消稅務優惠,又或過了入息上限一毫子現金回贈都攞唔番,Tesla銷情馬上告急。反觀福特、通用(GM)等傳統汽車製造商,金融海嘯後業務大整頓,衰嘢已反映得七七八八,市盈率處於二十年來最低水平,股息率也有四五厘。在老牌車廠中發掘電動車概念突出的股份,不是更符合價值投資之道、值博率更高嗎?

我問邊個

馬斯克(Elon Musk)「信眾」當然會話,Tesla點止汽車製造商咁簡單。既然如此,何解今春公司市值超越福特,繼而連GM都趕過埋,一個二個呱呱嘈,當正大新聞嚟做?難道Tesla粉絲想威就擺傳統車廠上枱同佢哋比較,衰起上嚟就如Elon Musk自己話齋:「你問我,我問邊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