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學歷文憑顯實學 榮譽學位該珍藏

一、

香港近來掀起一陣學歷炫耀潮,先有選美冠軍後有放棄專業資格的訴訟律師,再後有以「公文」提示傳媒稱呼「第一先生」時要殿博士銜。這種現象,三十年前(一九八七年)經濟學家已論及並稱這種以文憑作為進入社會敲門磚的舉措為「沙紙效應」(Sheepskin Effects),這是步本地人稱「證書」(Certificate)為「沙紙」之譯,「直譯」當然是「羊皮效應」,以「古時候」西洋學術文憑及專業證書多以羊皮製成而得名。

經濟學家都是「俗人」,談學位竟從金錢入手!據他們的「實證」研究,「沙紙」的確有「商業價值」,中學畢業和大學畢業的所謂「教育回報」(returns to education),在勞工市場清晰反映;「沙紙」等級的高下(如博士學位和職業證書),在一般情形下,與持有者所獲報酬成正比。事實上,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求職者出示一張名校的「沙紙」(當然愈高級愈妙),等於向準僱主(招聘者)發出「我是(某學科某行業)精英」的訊號,勞工經濟學家為此寫成「訊號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Signalling)……。

理工大學的鍾劍華教授日前在《852.post》發表(〈真博士」同「假博士」的分別?〉),引錢鍾書名作《圍城》中這段話(方鴻漸獨白?)︰「這一張文憑,彷彿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自己沒有文憑,好像精神上赤條條的,沒有包裹。」可知社會不論新舊中外,「沙紙效應」均發揮了「正能量」!

「沙紙」既然有這麼多「功量」,「真沙紙假學位」的證書便應運而生,這便是所謂「榮譽學位」,當然,以最高級的「榮譽博士學位」最為授受雙方歡迎。今年五月十八日,網誌Priceonomics貼出題為〈何以大專院校頒贈榮譽學位?〉(Why do colleges give out 「Honorary」Degress?)的特稿,述說「榮譽學位」的前世今生。概略來說,「榮譽博士」為牛津大學於一四七八年(一○九六年開始「授徒」)所發明,第一位獲頒此「羊皮」的是英國天主教聖彼德堂主教胡威爾(L. Woodville),他於私邸(當年尚未有公開儀典)接受「沙紙」後不數月,便答應出任牛大校長(Chancellor)。牛大挖空心思創此新猷,目的在籠絡權貴,以當朝的愛德華四世正是胡威爾的妹夫,和他拉上關係,等於為牛大開啟通往「上流社會」的一扇門戶。牛大當然因此獲得不少「方便」,尤其在胡威爾兼任校長之後。由於向「名流」頒授榮譽學位有「互惠互利」作用,牛大遂使之成為年度常態,而且十分慷慨,僅一六四二年一年,便頒授不同學科的三百五十個「榮譽博士學位」。

二、

牛大頒授第一個「榮譽學位」後二百多年的一六九二年,於一六三六年創校的哈佛便頒發第一張「榮譽羊皮」──把「榮譽神學博士」授予在英國殖民地麻省政教事務上舉足輕重、一六八六年兼任哈佛院長(Rector)的馬達(I. Mather),數天後他便升任哈佛主席。自此以後,哈佛年年送出「榮譽博士」學位給對該校「有貢獻」的「社會賢達」。所謂「貢獻」,指的當然是捐款,對此校方並不諱言,當然以象牙塔特有的委婉文字出之,引來不少希望「被榮譽」的有銀士,紛紛致函校方(當時仍無專責籌款的職員),曲筆說出「心聲」;校方的確從中發掘了不少「熱心教育」的社會賢達,因此收穫甚豐,校產日富。有見哈佛搞得有聲有色且有實利,其他大學遂爭相效尤,至一八八九年,全美二百五十餘家高等學府,一共頒發三千七百一十八張「榮譽羊皮」!

如今「榮譽博士學位」已不僅頒給熱心教育事業的「善長仁翁」,能吸引傳媒注意尤其是令學生和家人開心令畢業禮充滿歡樂氣氛的藝人,亦成授與榮譽學位的熱門對象。顯而易見,相關大學因此「名利雙收」(捐款源源流入外加上傳媒全面報道)。二十世紀以還,「榮譽學位」遂成為「大事業」(Big Business),統計顯示耶魯、賓州和布朗大學,迄去年底,已分別送出二千八百零五、一千七百二十二和二千零三十張「榮譽羊皮」,大學固然「袋袋平安」,由於知名藝人有大量「粉絲」,極之「吸睛」,它們同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數據顯示,「榮譽博士學位」數量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藝人」竟然是有關大學極力爭取的人選。三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史翠普(M. Streep)有四張「榮譽羊皮」;寫了七本《哈里波特》的羅琳(J.K. Rowling)有七個這種學位(每書一學位!);最近性侵官非纏身的「笑星」、本身為教育學博士(一九七六年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哥士比(Bill Cosby),更有一百多個「榮譽博士」學位(不少於被控告後為校方「註銷」)──他獲「獎」的條件是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說。這位著名喜劇演員的發言令座上客笑作一團,營造了「賓主盡歡」的場景,他因此榮譽學位「袋完再袋」。

和此間不少人以為「榮譽博士學位」有「沙紙效應」因此以之印上名片及作為「招牌」不同,西方社會這種現象似不多見,這一方面固然是一般人對象牙塔的敬重而不想非分沾光,一方面則是很多大學都迂迴曲折地「不鼓勵」獲這種學位的人以之「行世」,大學最常用的句子是「把榮譽博士冠於名字之前,並非傳統習慣(It is not customary, however, for recipients of an honorary doctorate to adopt the prefix Dr.)!老實說,「榮譽學位」並無「沙紙效應」,因此不應「獻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