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24日

盧峯 EJ GLOBAL plus Food for Thought

從海難故事看南海亂局

日本學者羽田正編寫的《從海洋看歷史》中有兩個關於日本船隻遇海難的故事,一個大團圓結局,另一個則歷盡艱辛只剩一個幸存者。兩個故事都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可對如何管理海洋事務都有現實意義。

第一艘是從琉球回鹿兒島的日本商船,共有21名船員。船在途中被大浪擊沉,船員換小木舟漂到舟山群島,島民為漂流者提供食物後把他們帶到清朝的地方官署。在那裏他們受到相當禮遇,每天都有飯菜、茶和菸草供應。到次年春天,一行20人從江蘇乍浦乘船回國,10日後進入長崎港,經審問檢查後就讓他們回到鹿兒島,結局圓滿。

第二艘船本來從津輕運木材到江戶,同樣遇上暴風雨,20名船員把木材丟掉讓船減輕重量,免於沉沒,但由於船的帆、舵、錨都不見了,只能在大海隨水漂流。經101天終於抵達菲律賓民答那蛾島(又譯棉蘭老島)。可惜,劫後餘生的船員一上岸即被當地居民包圍及把身上物品洗劫一空。然後他們被帶到當地領袖面前,這位領袖宣布他們是奴隸,被賣到不同地方。

事隔一年20人中只剩一人生還,他成了菲律賓華裔的奴僕。往後經過幾年苦苦哀求,這位叫孫太郎的幸存者終於被主人放行,坐船到巴達維亞(現印尼雅加達),再轉乘荷蘭船前往長崎,終於在海難後7年回到日本與家人團圓。

羽田正以兩個故事作引子說明東海跟南海(南中國海)的差距。他認為,東海海難船員能生還不僅因為運氣好,更因為涉及東海海域事務包括貿易的主要國家:中國、日本、朝鮮都建立了強有力政權。她們雖然對海上貿易不提倡,但也不禁止,更沒有意圖尋求海上霸權,反而願意按民間貿易的實際需要,設立處理問題的機制及方法,遇海難的漂流民如何保護,如何遣返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要是沒有行文有效及清晰的規範,清朝地方官難以有規有矩處理那20個日本漂流民,讓他們安全返鄉。

建立共認合作機制最重要

十八世紀南海的地緣政治格局則複雜得多。相關水域存在大小不同的小國、酋長國,也有歐洲人如荷蘭的殖民地,卻沒有任何強有力國家能設計或執行任何形式的公共規範,出現問題只由各小國、酋長自行處理。往往回到最原始的部落規則:任何外來人都被視為敵人,被捕後財產被沒收, 個人變成奴隸。就是這樣,漂流到菲律賓的20個海難餘生者踏上比暴風雨侵襲更難受的處境。

這兩個故事雖發生在十八世紀,那時現代海洋法、國際法仍未成形普及。但兩個個案對如何管理海洋事務,如何平衡各國海權其實有不少啟示,特別是它們反映了維持海洋局勢平穩的一些重要條件。首要的是海洋周邊國家政府本身有清晰的管理體系及執行力。如果相關國家都有這樣的條件,即使大家的規範及利益不同,也可以逐步建立默契,從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如拯救、遣返海上遇難者開始,再逐步擴大合作範圍。十八世紀清朝,對海上貿易興趣不大,日本幕府更厲行鎖國政策防止民眾出海。可雙方依然能互相配合,減少海洋風險。

另一個要點是涉及相關海域的國家能逐步建立一套大家共認的合作機制,貫徹實行。要是像十八世紀的南海那樣各自為政,沒有任何規範可言,海洋將成為比森林更可怕的地方,除了狂風惡浪以外,還有弱肉強食的橫蠻。

今時今日的南海局勢雖不至於變成弱肉強食的「海洋森林」,但始終缺乏各國共認的行為準則,難怪爭議不斷,安全可慮。

延伸閱讀:《從海洋看歷史》,羽田正編,小島毅監修,張雅婷譯,廣場出版,2017年5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