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7日

伍懷璞 易經三才

「天人合一」話養生

易學養生乃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則,即養生要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點、不同個人體質等,來採取中醫提出的「三因制宜」養生方法。夏季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陽氣外發而陰氣內伏,故養生重在養陽氣,有助祛除體內寒邪,並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如在本年7月始的「三伏天」進行天灸療法,就是很好的「養陽養生」之法。

傳統中醫也遵循易學的「天人合一」原理,故中醫養生方面,不僅會結合人體本身的情況,還考慮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時令氣候等,從而做出整體考慮,以求全面調理,使人體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這即指出,養生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這也是中醫養生整體觀的具體體現。因此,筆者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養生也必應遵循中醫這「三因制宜」原則為標準,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簡介如下:

「因時制宜」與天合

《黃帝內經》載:「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即人生活於自然環境中,時時刻刻都受到「天時」變化的影響,如時令氣候的變化。據中醫理論,一年中的季節變化,與人體的臟腑相對應,以肝應春、以心應夏、以脾應長夏、以肺應秋、以腎應冬,各個臟腑在不同季節發揮不同的作用,而不同季節的養生也有不同側重。

「人與天地相生也,與日月相應也」,故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應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保持一致,如大自然安排不同時節生長出不同的蔬菜,人就應根據時令選擇不同食物,才對人體健康最有幫助,所以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等說法。冬天是最利於蘿蔔生長的季節,其功效最佳,且冬季陽氣內收,人體內臟燥熱,要吃蘿蔔清胃火;夏天最適合生薑生長,其溫中散寒的效果最好,而人體在夏天陽氣在表,陰氣在裏,促使人體內臟冷,便易腹瀉,故夏天吃薑,溫中散寒、暖胃養陽。

「因地制宜」與地合

《黃帝內經》載:「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即人體內是一「小天地陰陽」,而宇宙是一「大天地陰陽」,自成系統運轉。自然有陰陽,天為陽,地為陰;人身也不例外,頭頂為陽、腳底為陰。天地自然的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但人類的活動也會影響大自然,轉而再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人類生存離不開大自然,就應學會適應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並通過「地利」採取積極有效的養生措施。

俗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據中醫理論指出,東、南、西、北、中五方,因為環境、地域、氣候等不同,居民的生活習慣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體質。不同地域的人,其飲食習慣、養生手段也各有差異,如北方飲食偏鹹,因在中醫五行理論中,北方屬水,水又是腎的屬性,而鹹味入腎,且北方春夏短而秋冬長,需要腎臟更好地發揮收藏的作用,故此北方飲食自然需要偏鹹。

「因人制宜」與人合

《黃帝內經》認為:「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形有緩急,氣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堅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壽夭」,這說明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其特殊性。不同體質的形成,不僅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飲食習慣等多種後天因素影響,還與人體秉承先天(指父母)遺傳有關。中醫養生強調,不同的體質差異,應採取不同的養生手段。

中醫認為,不同的體質,容易感染不同的外邪而致病,且因體質不同還會「為病各異」。因此,養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要做到「因人養生」。例如患感冒等外感病時,不宜進補人參;如身體肥胖、舌苔厚重、大便黏膩等的痰濕體質者,則不宜食用阿膠等。

盛夏養生重「三伏」

中醫養生理論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天氣炎熱,自然界陽氣最為旺盛,人體內陽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此時應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陽氣,來提升人體的陽氣,則有助於祛除體內寒邪,以緩解那些秋冬季常發的、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病症狀,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和一些胃腸疾患等,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俗話說「熱在三伏」,這是對夏季溫度特徵的一個氣候概括,其中「伏」字有「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的寓意,也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的意思。三伏天,是中國絕大多數地區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日子,這段時間人體內陽氣最旺、氣血充盈,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如筆者每年都會在此時,及早提醒親友及讀者,按時去做「三伏天灸貼」,因「三伏天灸」是夏季養陽養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筆者提醒,2017年「三伏天灸」的時間可參考本文列表。

 

2017年「三伏天灸」日期

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至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作者為中醫學博士、研究助理:曾穎雯中醫學博士

撰文: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