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2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香港上流機會不太窄

近年不少人說香港的向上流動階梯日益狹窄,釀成各種深層社會問題,對此筆者既同意,亦不同意。同意的是,隨着經濟趨於成熟,香港流動性變窄屬於客觀事實;但不同意的是,筆者認為這問題並非很多人形容般嚴峻,更不是各種深層社會問題的「元兇」。港府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近日發表了《2015年收入流動性研究》,實屬開埠以來最全面及精準的同類型研究,參考價值極高,並印證了筆者的一貫看法。

普通學士10年升頂層

說這個研究是史上最精準,皆因有別於2001、2006、2009年的同類研究,今次不再使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而是直接從學生資助處取得每年畢業生資料,再對比來自稅務局的相關學生歷年收入數字。這亦反映了政府搞「大數據」有巨大優勢,同時也難免涉及私隱爭議,但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言歸正傳,今次研究主要針對02世代和07世代,即分別於2002及2007年畢業的大專生。按一般估計(不考慮留班、跳班等其他因素),這兩個世代分別生於1980年及1985年,同屬八十後,亦是人們談論青年問題的主要對象群體(遺憾是未能覆蓋九十後,因歷史數據仍有限)。

今次研究的最大發現,在於不論02或07世代,皆能在畢業的5至10年後,在收入上達致顯著「上流」。所謂上流的定義,是先把全港工作人口的收入由低至高分為10組,每組佔10%人口,若大專生在畢業5至10年後能夠「升呢」,便算有所上流;整體「升呢」愈多,代表上流愈暢順(當然,「上流」還包括社會地位、話語權等因素,但最關鍵還是收入)。

先看02世代,在畢業後第一年,學士學位畢業生平均年薪約16萬元(即月薪約1.3萬元),最多人位於「第五呢」至「第六呢」(年薪10.3萬至15.9萬元);但在5年後,這班人的平均年薪已升至約36萬元(月薪3萬元),最多人位於「第八呢」至「第九呢」(年薪22.5萬至46.4萬元);至於在10年後,他們的平均年薪升至約50萬元(月薪4.2萬元),最多人位於「第九呢」至「第十呢」(年薪36萬至86萬元以上)。

簡單來說,一個普通的2002年學士畢業生,出來打工第一年,月薪只有約1.3萬元,在全港工作人口位於「第五呢」;但在5年後,其月薪已增至3萬元,10年後更達4.2萬元,並升至「第九呢」或「第十呢」,爬到全港工作人口最頂兩層。須注意,這裏形容的是最「普通」的畢業生,並非最「標青」、做投行或醫生那種人生贏家(固然也不是最「兜踎」,或者追求非物質目標的人)。

沙士反彈勝海嘯

至於07世代,上流速度較02世代略慢。他們畢業翌年平均年薪約21萬元(月薪約1.75萬元),顯著高於02世代的16萬元,主要反映期內本港經濟提升。不過,在5年後,07世代年薪只至升至約35萬元,較02世代同階段的36萬元還略有不及,增速明顯遜色。

箇中因由,該研究未有詳細解釋,但筆者估計有三大原因,首先02世代雖然甫畢業便遇上「沙士」,香港經濟跌至谷底,但很快便強力反彈(主因包括「自由行」政策),帶動升職和加薪的機會大增(這亦反映了02世代雖「輸在起跑線」,但具競爭力的大學生迅速收復失地,顯示流動性不太窄);相反,07世代亦在出道翌年碰上金融海嘯,可是這次香港經濟的反彈力度較小。

其次,在九十年代初,本港各大學每年招生(學士學位)名額僅約7000人,直到九十年代末才逐步增加,並在近年達到約2.5萬人。因此在九十年代末入學、千禧年初畢業的02世代,可說是本港大學「擴產」後首個世代,他們在職場上面對的前輩受過高等教育的比率較低,自然較有競爭力快速「上位」。反之07世代投身職場後面對的最直接前輩,正是大學「擴產」後的02世代,大家手上都有「沙紙」,要快速「上位」談何容易。

第三,打工仔薪金受制於供求關係,近年本港除了本地學士畢業生愈來愈多,還有大批副學位畢業生,以及來自內地的優才。在人才供應大增之下,學士畢業生的薪金「叫價」幅度難免受壓。

然而,即使07世代的上流速度慢過02世代,但「升呢」(即畢業5年後,年薪組別最少升一級)比率仍高達81%(02世代達89%),最多人由畢業翌年的「第六呢」,在短短5年後便升至「第九呢」,即跳升了3級。換言之,若單看收入,香港青年的上流階梯不但不缺乏,反而相當充裕。

話語權遠不及父兄輩

講到底,香港青年面對的困境, 向來並不在於收入無法「上流」,例如難以搵工、升職或加薪,而是有其他原因。首先,青年收入雖升得快,近年卻怎也快不過樓價,例如02世代在畢業後10年有4.2萬元月薪,或許供得起樓,仍恐怕未能儲夠首期。其次,「上流」還關乎社會地位和話語權,隨着人類壽命延長,現時社會上掌權一輩,年逾六旬者依然「當打」,「未有耐」退下來,三十多歲的「上位」世代難免鬱悶,但這是普世的挑戰。最後,香港青年檢視自己的上流機會,往往跟父兄輩比較,惟上一輩在七十至九十年代食正香港經濟起飛,以及大批中產移民,面對的上流機會可謂數百年一遇,很難再複製;相反若作橫向比較,本港青年的上流機會比起歐美以至日本、南韓和台灣,其實仍具明顯優勝。

該研究還有其他有趣發現,例如學士畢業生在10年後的收入遠勝於副學士,副學士又遠勝於沒受大專教育者,間接反映高等教育仍值得「投資」;另外,家庭收入跟青年的上流幅度存在明顯正向關係,反映「贏/輸在起跑線」和「成功需父幹」情況確有根據。無論青年本身或社會各界人士都值得細閱這份研究(可在扶貧委員會網站下載),有助認清所謂「青年問題」的實況並對症下藥。

高天佑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