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24日

海星 教育講論

在小村裏的學校

和友人走進一條小村落,叫寶藏巖村,為的是找一所實驗高中,名叫「台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aipei Media School TMS)」,走着走着,不覺便走到河邊,卻找不着學校的蹤影,回頭走不久,便看見一個又大又醒目的招牌,卻始終未見到校舍,奇怪的感覺不期然便升起……

第一次遇到這所學校是在兩年前,因為要去台北探望病重的伯爺,擇好日子便急急趕去台北了。探過伯爺後,剛巧台北有一個叫「雜學校」的教育展舉行,教育展裏有一個另類教育的展館,有不少朋友參與其中。教育展的創辦人是「地瓜老師」,也曾邀請我們參展,只是未能成行。當年「台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也有參展,曾跟在場的家長聊過,初步了解他們的辦學理念,是以實作的教學方式,培訓多媒體藝術的人才。那時想起一間學校的印象,像香港創意書院的樣子,是有教室,有圍牆的學校。

 

今年4月,因為獲邀到台灣分享自然學校的辦學經驗,又剛好認識陳怡光,人稱陳爸,他帶着孩子自學,然後向台灣政府爭取在家自學合法化,後來還當上TMS籌備處主任。在這因緣下,又剛好有空,便問他可以去參觀嗎?他說TMS位於藝術村旁,除了周一,每天11時便開放,可以隨時去看,只是未能觀課。我心想也好,在外面看看也不錯,當時也沒有細心想學校是怎樣的,兩年前的感覺印象不時在腦海裏出現,一直以為學校旁邊有一個藝術村。

問過位置,查過地圖,隔天便帶朋友一起去,以為找到招牌,便會找到學校,誰知只見招牌,卻不見校舍。於是走回村裏去找,卻只見民居,惟有繼續往前找。不過寶藏巖村也有點怪,民居外面有貼上戶主的姓氏,並且有介紹,簡單介紹村民的姓氏,戶主的居住歷史及個性特質,而村落其實很像香港的寮屋區。房子依山而建,穿梭於房子的小路有時很窄,而樓梯也會很斜,有點像香港人常去旅遊的九份。繼續往山裏走,突然在一家民居外有一塊TMS的招牌,外面坐着一位年輕人,民居的門略為打開,門縫之間,看見有電腦,也似在上課,於是好奇地問坐在門外的年輕人,你是TMS的學生嗎?他居然用不太準的廣東話回我,他說他是TMS的課程導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交流半年,略會說廣東話,聽我們廣東話的對話,便用當時學來的廣東話來打開話匣子。他說,這民居就是TMS的教室,裏面的都是學生,學生便是在這寶藏巖村的各個角落裏上課。

融入村莊民居學校

啊!真妙!原來學校是融入村裏,民居是教室,真是一所奇特的學校啊!這令我既好奇又驚喜的學校,真希望有一天能在TMS觀課,做詳細一點的觀察,究竟TMS是一所怎樣的學校?他們是如何上課的呢?

寶藏巖村不只是居民生活的聚落,更是政府規劃的藝術村。這裏不只是住人,還有藝術家在這裏展出作品,也有藝術家在村裏開工作室,現在還加上一所學校!我看過所有的藝術展覽,都是在原有的民居內策展的。我也到過一些叫「微型群聚」的小空間,本來也是民居,現在是藝術家們開的店,有書店、咖啡室、開放工作空間等,店名很有特色,如無用偵探社、兩天書店、胭脂食品社等,村裏還有一間青年旅館,旅客可以小住在這充滿藝術氣息的小村落。

這樣的小村落,鄰近市區捷運站,步行距離約10分鐘,離台灣大學也接近。村子不大,很快便走了一遍,我看見不少破落的房子,甚至有被拆卸過的痕跡,怎看也不覺是那種有百年歷史的建築群,更似的是香港戰後的寮屋區,例如以前的吊頸嶺(現在是將軍澳社區,改名為調景嶺)。如果這裏是香港的話,不被政府拆掉發展才怪,現在是由台北市府規劃,成了藝術村,更設置了一所實驗學校,奇怪啊!

謎題在一個展館被解開,也是我留下最長時間的展館。這展館內有一部古老的單槍電視機,不停放映寶藏巖村的紀錄片,叫《看不見的村落》,聽說也只能在這裏看。還有好幾份說明寶藏巖村發展歷史的昔日剪報,剪報弄成一份報紙的樣子。故事是這樣的,戰前只有一座廟和小量居民,後來國民政府被迫遷台,一批單身軍官沒有地方安身,便在這裏蓋屋,住了下來。上世紀九十年代,台北市政府打算清拆,改建公園,卻遇到強烈反抗,居民不願搬遷。後來有大學生及學者介入,成了一波社會運動,歷史學者認為有歷史價值,值得保留。歷經抗爭,最後市政府不再強行清拆,並予以保留,規劃成藝術村,亦讓居民留下,然後TMS也來了。

終於明白了,所有謎題都解開了,寶藏巖村能留下的,是民間抗爭,政府回應的結果。一邊看剪報,一邊感動,感動我今天能身在這裏,感受寶藏巖村的歷史氣息,和藝術家聊天打交道,欣賞曾為村子努力打拚的人們,保有充滿民間活力的小村子。然後,在台灣410教改大遊行25周年的當天,我看見一所與別不同的實驗高中,就隱身在這村子中,生活、藝術、教育、歷史、公民抗爭等話題,都在這小小的村落中找到。當我想起今天香港的處境,不期然有一份盼望,也有一絲失望,剛巧那一周,香港有被判罪的人,與這寶藏巖村,與台灣民主發展的歷程,形成強烈的對比。

反思香港辦校形式

然而,讓我想像一下,學校就是在社區裏,學校沒有圍牆,學生沒有被邊界困住,學生每天上學放學,甚至轉教室時,碰面的,都是村民,村民不單只是一般的居民,還有在這裏生活的藝術家。學生除了學校的課程學習外,學生便是浸淫在這環境中,學校找對了地方,也設置了獨有的教育環境。TMS是怎樣的學校?我還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是一間培育影視音的職業技能學校,但光看學校的選址,已深深吸引了我的注目,台北能,那香港呢?我們可以創設一所這樣的另類高中嗎?

(本欄為「教育眼」專欄文章)

撰文 : 海星_鄉師自然學校校長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海無涯」、「STEM學堂」,每篇文章約為8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5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