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23日

張綺霞 訪談錄

小兒外科聖手奇遇 昔日拯救男嬰 今日竟成女婿

小兒外科屬醫科中的冷門,身兼港大首席副校長的譚廣亨教授從七十年代就投入相關範疇,在醫學科研上屢有突破,是小兒外科微創手術及出生缺陷遺傳與再生醫學的專家,最近更獲英國小兒外科權威組織BAPS頒授小兒外科最高榮譽Denis Browne Gold Medal,肯定其國際醫學專家地位,也是首位香港醫生獲此名銜。

在譚廣亨教授畢業的年代,小兒外科是剛成立不久的小專科,然而他在實習中嘗試過後,得到很大的滿足感,更決定一輩子以此為業。他笑說:「就如當初遇到我太太一見傾心那樣。」

一生救人無數,上天自有回報。除了奪得美人妻、醫學獎,更神奇的是,他當年救回的孩子成為如今的女婿。「大女兒發現他肚上有疤,原來是嬰兒時在瑪麗做過手術,碰巧正是我做主診醫生。」

在頒獎典禮上,譚廣亨的致謝辭中,除有多年來的啟蒙者,也特別點出媽媽和太太。他感謝她們多年來給自己不少空間,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追逐理想。再加上兩個寶貝女兒,成為他人生的推動力。

譚廣亨本為富商之後,爺爺經營燕窩莊,作為小兒子的父親深得疼愛,因此在分家時得以承繼廣州的總店,香港的分店則給大兒子打理。後來中共立國後,父親失去一切財富,帶着妻兒逃難到香港投靠兄長。譚廣亨是五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個,一家人居於燕窩莊的小房間,靠借貸維生,過着清貧生活。

從小母親就告誡他們,要努力讀書出人頭地。「我媽媽雖然無受教育,但看事情看得很遠。」最後他們兄弟姊妹都各有所成,他也努力考進華仁書院,雖然個性貪玩,熱愛足球,下課後幫人補習賺外快,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曾有機會取得獎學金到外國升學,然而家裏無法負擔生活費,他也選擇留在香港,入讀港大醫學。他解釋:「希望能幫家人脫貧。」

旁人批為情荒廢學業

當時在醫學院完成實習後便可以執業,然而他仍想多取一個專科資格,「我想做一些有刺激性的東西。想make a difference。」他笑言,選擇進修,也與太太有關。太太覃恩美是無綫第一期藝員訓練班學員,兩人在他畢業前一年認識,他整副心神放在其中,旁人都覺得他荒廢學業。「他們說與電視藝員拍拖會分心,但我去廠等她拍戲,也會帶書去讀。」最後他成功畢業,但不甘被人小看,也不想就此停步,因此想取得專科資格證明實力。「打算挨多幾年就可以hea。」他笑說。

然而選擇了小兒外科後,他的興趣轉向醫學研究,而且愈做愈起勁。「那時候自發做了很多科研方面的東西,從中發揮潛能。」後來譚教授取得英聯邦獎學金去利物浦培訓,當地的兒童醫院是全英知名,特別是小兒外科,其出版的新生嬰兒手術書籍是必讀參考書,他仰慕已久。在那裏他受教於Lister教授,獲益匪淺。

「Lister教授影響我一生,除了領先的外科技術,還有做人態度。他是頂尖的教授,也是一個很好的人,非常善良體貼,着重家庭,讓我甚為敬佩。事業成功不一定要功利和冷酷無情。有時候看到有條有潛力的研究路,他也不吝惜為人指點,並提供幫助。」Lister認為,未來臨床和科研必須結合,勸勉譚教授在累積實戰的手術經驗外,也要做實驗室研究,才能拓展新思維。在他介紹下,譚教授放了不少時間重新學習做基本實驗,成就了科研上的突破。他在英國完成的論文更取得國際獎項,回港後在外科部門擔任講師。

有如簽約利物浦球會

一年後的1986年,利物浦大學小兒外科部向他招手,請他過去做高級講師。為利物浦粉絲的他,形容這如同獲球會從學徒轉為長約打正選,讓他欣喜非常。「當然要去啦!」當時他大女兒剛出生,要走的話就要整家移民,為此太太需要息影,他感謝她犧牲許多。太太辭去了香港話劇團首席演員的工作,此後專心照顧家庭十多年。譚教授解釋:「她的戲癮好大,但從未抱怨。我真的是很幸福。」

在利物浦4年後,他1990年獲牛津大學挖角,為其醫學院創立小兒外科,猶如創業,也是挑戰。雖然是華人,但他表示這所英國最傳統的學校都是用人唯才,發揮機會不少。他們一家很喜歡牛津濃厚的文化氣息,加上工作有不少成果,本來打算就此長居,卻在1996年毅然回港。一來是為陪伴年紀大的岳母,也想讓太太重拾事業,二來是當時醫學院院長的一番說話,「他說,在牛津出名是自然的,回港也能做出成果,才能證明實力,加上未來大陸也很需要香港的醫學人才,有很大發展潛力。」他再度回港擔任講座教授,發展本地醫學科研之餘,也放了不少心力在與內地小兒外科培訓上,造福不少人。

以蒸魚哄徐立之來港

後來徐立之來港任校長,也有他的助力。當時他是醫學院負責科研的副院長,也參與大學外的研究資助局,認識擔任組長的徐立之,大家合作愉快,後來更游說徐立之從多倫多回來,做港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總監。「我知道他喜歡吃魚,便請他食飯,一條清蒸魚就哄得他回港。」然而中心還未建立,徐便被推舉成校長,更拉他去幫忙,變成副校長。

在任數年,校長已換了兩個,大小風波發生,他自言都用平常心對待。「有些事無辦法可以預知如何走,有改變也未必是壞事。」他認為事情很多時都是「半滿」和「半空」角度的差別,香港這麼小的地方能出了多所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大學,在研究上有所成就,已足夠值得驕傲。「無論有什麼不如意,對大學或社會來說,都只是半滿或半空而已。我也很樂觀將來會更好。」

這次得到國際權威組織認可,他覺得感恩和幸運,認為要歸功多年來合作過的團隊,以及病人的信任。作為香港第一個醫生獲獎,他總結:「我覺得香港的醫學科研是真的可以做到世界一流的。」他慶幸自己在早年就選上適合自己的專業,因而也能有好發揮。「我們要有外科醫生對人體器官的知識,做手術的果斷,但我們也要感性些,才能與小朋友交往。這組合切合我性格。」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年輕醫生可加入這個算是冷門的專科範疇,因為它確實對病人影響深遠,不只醫治當下的疾病,也改變其往後整個人生。

在這一範疇多年,困難病例不少,如連體嬰分割,是很大挑戰,需要靠整個團隊去做。更讓譚教授感到挑戰的是手術過程中衍生的倫理問題。「有時候許多器官相連,就算分開了,也只能救活一個或者只能取一個性別,但病人自己無法參與決定。」

然而譚教授表示,小兒外科也是回報甚豐的一門專科,從前他辦公室放滿孩子病中為他畫的畫,病人或其父母幾句簡單說話就已經讓人覺得窩心,不少病人或家屬都在多年後重見致謝。一次出席慈善晚會,漂亮的女司儀特地抽空感謝他,原來她當年近乎喪命,多得他鼓勵她到外國接受移植手術,才堅持下去,撿回性命。更神奇的是,他當年救回的孩子更成為了如今的女婿。「大女兒發現他肚上有疤,原來是嬰兒時在瑪麗做過手術,碰巧正是我做主診醫生。像是上天的安排。」

 

 

譚廣亨小檔案

職銜: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李嘉誠醫學院小兒外科主任及李樹培基金教授(外科)

曾獲獎項:Denis Browne Gold Medal、美國外科協會榮譽院士、中國內鏡傑出領袖獎

家庭狀況:已婚,有兩女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