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5月29日

社評 社評

為曾燕紅講句公道說話

首位征服珠穆朗瑪峰的香港女性曾燕紅昨日凱旋回港,這位勇於追夢的前中學老師在機場受到英雄式歡迎。她的經歷肯定成為非常寶貴的教材,讓其學生和普羅市民領略到何謂堅毅不屈的冒險精神,當中的意義甚至比起為香港贏得第一面奧運金牌的李麗珊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曾燕紅面對面跟死神擦肩而過,克服了隨時奪命的終極運動。

曾燕紅在世界第一高峰成功登頂,正正由於近距離接觸死神,並且透露在途中遇到瀕死的攀山者,無法提供氧氣,沒有伸出援手,所以被一些人狠狠地評為「見死不救」。面對外界無情的詰難,曾燕紅的回應是「呢個唔係見死不救」,而是無能為力;即使社會上有人嚴詞指摘,她說:「唔會怪佢哋,佢哋未經歷嗰個狀況。」曾燕紅受到批判不以為忤,反而謙厚地指出,此事值得社會討論。

沒錯,值得討論。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挑戰珠穆朗瑪峰的危險,簡單來說,一個人攀上八千米的高度,站着不動也有機會死亡;如果要完成攀登八千八百四十八點八八米的壯舉,上山會喪命,落山會喪命,幾乎每一步都是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方可避免氣絕身亡。

攀山界將八千米以上的高度定性為「死亡區域」(Death Zone),致命元兇是空氣稀薄,氧氣量僅及海平線三成,置身其中幾分鐘已經足以令人昏迷,所以攀山者必須配備氧氣筒。就算有氧氣筒,挑戰珠穆朗瑪峰的死亡率仍然高達百分之十,迄今超過二百人斷魂,大部分屍體多年來還留在原地,根本沒有人能夠將死者抬落山,連直升機亦無法飛到那樣的高度。

關於死亡威脅就在身邊這一點,與曾燕紅同日成功登頂的港人吳俊霆說得很清楚,他下山之時出現目不能視的雪盲反應,要不是雪巴人(Sherpa)嚮導拚命扶持,他未必能夠活命。吳俊霆道出最難過是登峰過程中見到有人死去、有人彌留,「無人救到佢,因為停下十分鐘,連自己都會死」,即使雪巴人亦束手無策。

雪巴人被形容為喜馬拉雅山的「超人」,一九五三年,紐西蘭探險家艾德蒙.希拉里(Sir Edmund Hillary)成為史上第一位登上珠峰的攀山者,便是全靠雪巴人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從旁襄助。若然「超人」也欲救無從,其他攀山者徒嘆奈何。

明白了「死亡區域」是何等的凶險嚴峻之後,大家會繼續怪責曾燕紅「見死不救」嗎?若然她把自己的氧氣分給對方,不一定救到人,反而令自己陷入絕境。曾燕紅的嚮導是雪巴人,如果有救人的可能,相信他們必定伸出援手,但當雪巴人亦束手無策的時候,曾燕紅最正確的做法是保住自己脆弱的性命。

攀登珠穆朗瑪峰作為一種終極運動,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是「堅離地」,一來確是以生命作賭注,二來必須付出高昂的費用,單是尼泊爾發出的登山證已索價一萬一千美元(約八萬五千八百港元),加上其他開支例如交通食宿和聘請嚮導,總計幾十萬至百萬港元。如今再添一筆「見死不救」的質疑,冒險之旅是否值得鼓勵,看來見仁見智;但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為曾燕紅講句公道說話,冒險是她的個人選擇,大家就算不認同,始終不該將之污名化。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有人選擇安穩的平淡生活,有人渴望踏出舒適區勇闖未知的世界,挑戰自己的極限,甚而藉此激勵他人敢於追夢,我們何不以包容之心看待之!見死不救云云,恐怕是井底之蛙的偏見,攀登珠穆朗瑪峰不同於信步大帽山,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冒險也許毋須鼓勵,但既然有香港人排除萬難完成壯舉,最低限度有資格贏得肅然起敬的掌聲。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