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月19日

廖美香、吳栢行

科研施政有待大步前行

香港院校科研教授,未來很可能不只要着重出版論文,還要加強科研成果化。特首梁振英昨天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科技轉移的重要,這將對數理學科師生的績效要求產生較大影響。

此舉正是我們一直爭取的訴求,有助提升創科產業的發展;但是報告並無提出新增資源作研究經費,令人失望。

沒有新增科研資源

團結香港基金於2015年底發表《香港創新科技業概況》研究報告,提倡多方面孕育科研生態,其中一個重點是調整科研撥款機制,以及改善教授績效評審機制,使科研更有效商品化。

新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兩個要點:

一、要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於一年內完成檢討研究經費的分配方法,加入研究影響、知識及科技轉移成效等評審準則;二、政府亦會透過教資會要求大學半年內優化其知識及科技轉移計劃,加強知識轉移辦公室的功能,以統籌及轉化研究成果。

當大學優化計劃後應盡快實施,教資會與創科局將持續檢視實施情況,作為撥款準則之一。換句話說,未來院校教授在申請科研經費及升職的評審準則可能有變,在從事學術研究之餘,也要重視應用科學,使促進科研商品化。

報告的建議是繼審計署數月前就研資局(RGC)提出批評,指該局並無很好的就學術研究表現(產出與效益)作監測和評審,並批評院校的研究只顧論文形式,只有小量科研成果化,且科研商業化的效益正在減少之中。

署方當時建議,研資局應以合適的量度方法來衡量院校的研究績效,而院校應與創新科技局及相應行業多加合作,以加強院校科研轉化為商用產品。

我們一直要求政府注資500億予研資局作為科研基金,讓其每年增加約20億元撥款,但去年只投入20億元,即每年只能約增1億,距離應作撥款目標極遠。這次《施政報告》並未談及新增撥款,當中說及投放180億元以完善創科生態系統,是去年就推動創科政策所作的資源承諾。由於鄰近地區的科研撥款都比香港為多,香港只佔GDP 0.74%、深圳佔4%、台灣佔3%、新加坡佔2.19%、南韓佔4.29%;香港去年182億元公營及私企科研經費之中,少於100億元來自政府,令人擔心創科產業只能小步前行,距離他人愈拋愈遠。

在推動創業文化方面,報告指初創企業發展蓬勃,去年有2000間,比2015年增長25%,其中35%來自香港以外,說明本土初創企業佔多。去年基金會舉辦「香港青年創業內地行」,逾百青年參與一起到訪杭州、西安、濟南、武漢科研基地,而其他院校、科學園等也都積極提倡青年創業氛圍。可以說,青年對科研的興趣將漸漸增強。

STEM教育也是我們倡議的重點,《施政報告》提出為每所公營中學提供一筆過20萬元的額外津貼。此外,教育局上月公布《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認定中小學生接受STEM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內容與我們月前向教育局提交的科技意見書不謀而合,包括商界與STEM教育機構進行協作。

教育局並認為,基金會於去年進行大規模的「創科博覽」,有助提升學生對STEM的興趣;該局作為支持單位,將繼續協同其他機構籌辦科研活動。

科研發展從後而上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內地金融科技反而超前,諸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已非常普遍。可幸的是,位於科學園的應用科學院正加緊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研究。

報告提出,香港要成為訂立尖端科技標準的樞紐,本港各界正積極研究網絡安全及區塊鏈的項目,並建立人才庫。

談到智慧城市,正當歐美國家、新加坡已利用創科提升城市管理和改善市民生活。報告說,政府委任的顧問公司於今年年中完成研究;至於設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發展局才捲袖展開策略研究。

可見,香港科研舉步緩慢,令人着急,以航運業要實施「單一窗口」為例,政府於去年7月完成諮詢,至2023年才可全面實施;處於行業下滑的業內人士,都恍如熱鍋上的螞蟻。

在土地嚴重不足之下,報告提出落馬洲河套地區(比現有科學園大四倍),以及在鄰近蓮塘/香園圍口岸(興建中)的擬議科學園/工業邨(50公頃),作為科技及工業用地,應是一大喜訊。我們寄望,與毗鄰深圳進行創新科技合作,應是互利之舉。

面對5G時代來臨,影響各行各業;朝着「再工業化」發展,機遇和挑戰不少。綜合多方面看,政府有意願搞好科研產業,但科技一日千里,施政只邁出小小腳印,資源撥款少得可憐,推動力度不足。我們擔心,政府對科研產業「有誠意、難落實」。事實上,這還有賴院校、科技業界、商界等聯手推動,也須要市民的理解及支持,香港創科事業才能有效追上。

廖美香為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吳栢行為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助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