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11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科技驅動通縮時代

過去幾天,網絡上都在熱議「科技驅動通縮」(technological deflation),此一貌似矛盾的說法乃新興經濟概念,意指科技發展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引致商品價格下降,強化了價格透明度,這樣就會引致通縮,甚或影響經濟政策云云。

此一概念涉及駭人的通縮,那是Moelis & Company首席CEO巫里士(Ken Moelis)在CNBC提出的,他認為全球正處於「科技通縮」之中,因科研技術升級而帶來的通縮並非壞事,皆因通縮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嚇人,他指出要是調查美國人,問他們「願意以更低的價格買更多的東西嗎」?99%受訪者都會說願意;那是通縮不足懼的主要原因。

國際大趨勢

巫里士所提出的「技術驅動通縮」似乎非常新穎,此一觀點或可解釋何以全球央行在需求上瘋狂實踐凱恩斯式貨幣拉動,卻效果不彰;反之,卻引致連串資產價格泡沫──此一遍及全球的難題,無疑更值得深入思考。

巫里士認為,併購的有趣之處在於不只是局限於一個行業,但併購倒有一個共同主題,那就是達致通縮的效果,每一行業都在追求「成本協同效益」,所以必須設法去降低成本──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如今有愈來愈多的大規模併購交易,也就是為了降低企業開支,亦即減少銷售成本。

他認為此乃國際長期大趨勢,而非一個周期,如今早已不會因發現新油田而導致油價下跌,低油價有其真正原因,分析者俱指出,低油價既是由於國際列強角力,亦涉及新技術的發展;科研技術並不存在周期,只會不斷發展,此所以全球都處於技術性的世人的想像範圍,更在一段長時間內預期全球持續處於低利率水平。

科研技術的衝擊及監管環境的強化, 在在都加速了資產貶值──技術本質上勢必驅動通縮,令成本下降,從而在短期內令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此一形式的通縮對社會不無好處,諸如電腦淘汰了低效率的打字機,汽車淘汰成本高昂的馬車,高鐵亦開始淘汰火車,互聯網的顛覆式創新也令到日常生活更智能化。

由此可見,經濟發展並不等同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如果只單一地採用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將會變得愈來愈不合理;數據顯示,自2014年6月以來,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均大幅下滑,核心CPI(撇除能源和食品價格)都相當低迷。

有分析者更指出,西方國家通脹低迷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據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早前的報告稱,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通脹率低,未來仍將長期處於低位,導致通縮風險上升,央行訂下的通脹目標無法實現。

此份報告將低通脹的結構性原因歸結為四點:勞動力市場管制放鬆、國際間低成本競爭日趨激烈、商品供應過剩、數碼技術快速發展。

科技傳福音

巫里士的「科技驅動通縮論」指出,如果世界正處於這樣的通縮市場,通縮大趨勢往往比世人所想像的還要持久,害怕解決不了當前的難題,也許只有央行官員才會憂慮通縮,皆因在央行官員眼中,通縮對經濟勢必破壞社會秩序,而價格下跌亦勢必引致經濟放緩乃至失業率高企,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當前世界有這麼多科研技術,而科技乃世人的福音,足以提升價格的透明度,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亞馬遜(Amazon)正是顯例,這是一個由科技驅動通縮的殘酷年代,要是世人所從事的是零售業,最好將利潤降低,為顧客提供合理的交易價格,否則就會被亞馬遜所取代。

技術革命另一顯例是蘋果iPhone,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消費者需要一部手機、一部MP3、一個手錶和一部相機,如今所有功能都整合為iPhone了,儘管iPhone的價格並不便宜,但相較於添置上述的所有設備,仍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獲得全部功能。

而優步(Uber)及空中食宿(Airbnb)更開啟了共享經濟的時代,增加旅行服務和短租市場的供應,從而對價格構成下行壓力,凡此種種,都是科技驅動通縮所傳播的福音。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